時間: 2017-09-19 10:06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毛茂喬
案例亮點
項目圍繞五項技術進行研究及示范(基于壓力驅動漏失(PDD)的管網建模技術;三層級管網分區技術;管網動態壓力調控技術;基于貝葉斯與盲源分離算法的漏失評價定位技術;基于異網通訊的城市管網在線監控系統技術),開發并應用管網建模、管網分區、壓力管理、漏失定位、管網監控技術及相關系統,實現供水管網的全面梳理和優化,并對日后的智慧化管理提供技術手段。項目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6項。項目成果經國家一級查新機構查新,結論為“目前在國內外所查文獻中除委托單位發表文獻外未見相同報道。”并經科技成果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
效果評估
在東莞常平鎮示范實施,采用適用于我國環狀管網分區的控制漏損技術對全管網進行三級分區,建設二級分區30個,三級分區80個、壓力示范區3個和DMA漏失定位示范區1個;開發管網水力模型系統進行管網建模與診斷,建模精度遠超英國WRC模型精度評價標準;開發并應用管網物聯網系統、GIS系統和營業收費系統,并采用云計算集成各系統建成管網數字化平臺;獨家引進并應用i2O壓力管理系統,實現分區管網壓力自學習優化。
通過項目實施后,管網漏損率由20.77%降低到12%以下(11.70%);供水能耗由238.18kW?h/km3降低到174.00 kW?h/km3。壓力管理區管網漏損率分別下降比率49.30%,9.2%,4.9%。通過管網分區管理和各系統的應用實現管網管理指標化、信息化、智能化、可視化。
效益評價
通過項目實施,東莞常平粵海水務有限公司,累計節約成本1832萬元。項目成果在粵海水務旗下供水公司推廣,已實現節約成本3000余萬元。同時通過項目的實施,提高了供水可靠性和供水服務水平。通過本項目實施完善了粵海智慧水務建設,形成供水管網漏損控制整體解決方案和標準化實施體系,有助于快速復制和推廣應用,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數據處理能力
管網管理系統和客服系統、水務物聯網平臺實現無縫對接、數據實時更新,通過管網分級校核和分區校核的方法實現自動校核,結合水量預測算法、管網自動分區算法、管網資產評估算法,為管網規劃、供水調度、事故時評估、消防時評估、管徑優化、管網改造評估等提供科學依據。系統當前運行環境下,管網壓力智能調控策略生成及分發時間≤2分鐘,全網及各分區水平衡分析計算時間≤3分鐘,全網水力模型動態更新周期≤30分鐘。
10.鹽城市供水管網分區計量改造
案例申報單位:江蘇中科君達物聯網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推薦單位:鹽城市自來水有限公司
效果圖片
案例簡介
鹽城市自來水公司是鹽城市區自來水生產與供應企業,負責市區及所屬的鹽都、亭湖、市經濟開發區、及下轄各個鄉鎮的自來水供應和服務,擁有城東水廠(30萬噸)、鹽龍湖水廠(30萬噸,后期將擴至60萬噸)、河東水廠(30萬噸),供水能力為 90 萬噸/日,服務人口200萬。隨著城市建設的逐步擴張,城市供水要求的逐步提高,急需通過信息化技術來,實現從生產監控到企業所有資源計劃優化、多業務集成、高效辦公的一體化來滿足日益提升的生產運營、企業管理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案例亮點
核心優勢:以鹽城市自來水公司的營銷業務為重心,以駐廠式技術輔導為依托(簽訂為期4年的項目技術服務協議),以水司信息化部為樞紐,向水廠管理、供水調度延伸,實現水司供水各個職能部門對各個業務環節統一的監控和指揮,提高供水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平衡供水需求,并且依計劃實現分區計量。通過對監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為科學調度和宏觀決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創新點:公司高層隨時能得到最新、最全的信息數據,可以隨時監控各類業務進展情況,不再被動地等待各部門上報的各種報表,不用擔心數據是否準確、健全、被加工,不用再面對枯燥的數字。
客戶評價:該項目總體規劃方案可行,分步實施階段分配相對合理,項目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
效果評估
初期實施后,漏損率下降5%,供水管網壓力實時反饋系統的應用使能耗節約10%,計量設備的運維周期由之前的主動式運維變為被動式運維,周期由一年延長至兩年,但實現了每3個月對計量設備進行一次遠程巡檢及抄表稽查,人力工作量減少50%。實現了瞬時流量50方左右突變的預警,通過夜間最小流量分析,實現20方左右新增漏點的預警。并且通過分區建設,強化了“預警分析、運維處置、績效考核”的業務管理機制,解決了之前的各個系統的信息孤島問題。
將公司的宏觀信息:原水量、供水量、售水量、應收水費、已收水費、生產能耗、注冊用戶、已建管線、在建工程等,采用直觀的儀表盤、對比曲線、實時數據等多種組合方式展示,為決策層提供公司全局性的數據。
面向分管經理,提供營業所、水廠、工程管理的標準模板,通過成熟的或特定的工作指標,用統一的模板進行客觀的、全面的工作總結和評價。
面向中層干部,按權限提供專業管理(職能科室)或者區域管理(水廠、營業所)的管理職能,可以對生產、營銷、工程等分類管理。可以對管理領域內進行具體指標的深度分析,趨勢判斷,更利于各項管理措施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效益評價
經濟效益:相較同行業節省人力20%,相較企業歷史指標節省開支30%,水費回收率較歷史指標提高10%個百分點。
社會效益:減少現場的后期維護、平臺的便捷性省去了操作人員的額外數據處理、省去了現場抄表、通過管網流量、壓力等數據分析排除異常,減少漏損及爆管可能、人文方面,分析小區或商戶等大用戶進水水壓,及時調整壓力減少用戶投訴,減少用戶投設40%。
編輯: 趙凡
E20環境平臺 供水研究中心 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