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11-24 15:42
來源:
作者: 傅濤
固廢產業的時代旋律
固廢產業時代大致分為:設備工程時代——資產時代——資本時代——生態時代。設備工程時代曾經左右了我們行業十幾年,然后進入了資產時代,很多投資公司進入,但它們并不是投融資公司,它們買的是固廢資產,用資產帶來現金流,不是資本時代的公司而是資產時代的公司。現在進入資本時代,資本時代和資產時代不一樣。資產證券化、貨幣化以后就變成了資本。為什么談到資本時代?在我們這樣的背景下,大量的閑置的社會資本存在于產業之外,必須通過產業紐帶吸引過來。未來的產業應該進入生態時代,真正的價值不完全由資本創造。這部分內容在固廢論壇晚上的“生態夜話”環節展開論述,整理詳情見《如何看待環境產業的未來》一文。
環境市場的未來屬于誰?
1、危機中的產業
現在我們全國的環保產業一共有3萬多將近4萬家公司,我認為大部分公司都會經歷生存困難。雖然環保行業是春天,但是大部分公司生存非常困難。因為甲方沒錢了。我覺得80%以上的環境公司會終結,所以重構是深刻的,在所有背景都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產業的重構非常劇烈,推手是資本。在資本助推之下,重構加快,內生式增長被沖擊。可能未來的并購,中小型的并購不計其數,過億的并購上百起,明年會更多。因為一般性沒有技術含量的,沒有價值的公司很難生存。我們國家環保行業、固廢行業用不著這么多的公司,所以存在必須具有價值。
理性看待危機
好的公司就是產生在有危機的時代,如果一個行業所有公司都賺錢,這是最差的行業,因為沒有進步的動力,沒有發展的那種驅動力,但是都不賺錢的行業也不是好行業。最好的行業就是一部分賺錢一部分不賺錢。現在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變革時期,大勢在這兒,好公司等于好的商業模式+好團隊+商業資本。通過創新,通過對用戶新的挖掘,實現自己商業模式的重構。
產業錯配兩種類型
對于同業層次性的錯配,解決方案是技術提升、功能提升、極致化。
對于環境產業的結構轉型性錯配,解決方案是大家要找到各自核心的價值,實現兩種轉型:一種是產業升級,一種叫產業轉型,產業轉型比如焚燒向環衛、向垃圾清運的轉型、向資源化的轉型。還有一種叫升級,從低附加值、低利潤值向高的產業鏈進行轉移,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無疑這兩點都是創新。
2、為客戶提供價值原點
環境產業是行政性公共服務外部化后產生的行業,過去我們迷戀什么?迷戀資源,迷戀權力。我相信未來一定是基于市場,基于需求,并且是基于新供給的,這樣的企業會是未來市場的主導。
2000年,E20成立,到現在,15年。我們堅持兩個準則:第一是相信產業力量。現在產業力量越來越強大,在政府、公眾、產業三者之間的權重會越來越大,公眾的權重也會越來越大,政府的權重在依法行政的框架下,相當過去反而會弱,這是未來的趨勢。第二是相信市場的力量。所有干涉市場的行為都應該被譴責,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不管行業是什么樣的行業,市場的作用都會產生一種更好的匹配。高速公路,煤炭,煉鋼,原油等等,政府干涉多的地方都是錯配嚴重的地方,環境行業政府干涉多,所以錯配也嚴重。反而沒有政府干涉的地方錯配就不嚴重。
3、產業未來的領跑者
未來環境產業的創新企業具有以下特征:
行業地位高:細分領跑, 但細分要有一定規模
資產效率高:經濟下行慎用杠桿,警惕不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
輕資產:輕資產轉型快,適應新變化容易,包袱輕
客戶忠誠度高:重復購買率高
流動性強:應收賬款少
如何到達美好未來
1、創新是根本出路
對所有公司來說都需要創新。創新是什么?是為特定客戶創造新價值。就是組織人才、技術、能力去滿足用戶新需求,創新不等于研發,但是包括研發。企業家的創新應該是什么?找到核心客戶,好好利用,形成商業模式、創造價值。
大部分公司沒有能力像華為一樣從頭做研發,滿足客戶需求。所以對于中小型公司來說基于用戶價值的創新就是唯一出路,中小型公司創新就是鎖定客戶人群,滿足核心客戶需求,創造你的核心價值,形成核心產品。
小企業跟跑大企業,靠撿漏生存是很錯誤的,以后大數據傳播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畫地為牢、信息封閉的時代,如果你的商業模式是基于大企業撿漏,實際上沒有前景。但是小企業也有優勢,轉型快、容易調整自己、沒有大企業病、相對來說更容易在特定需求點上進行創新。那個點要有市場容量,不能找一個市場份額總共只有一個億的點,這樣是做不起來的。我們的觀點:找一個細分領域,市場份額要到20億以上,持續化的開發你的需求、理解你的客戶,這是第一個手段。
2、迎接資本大時代
不可避免要與資本為伍。它們特別看中我們這種有未來想象空間的環境公司,如果你不接觸資本市場,有資本實力的公司就會拿比你低5倍的融資成本跟你競爭,拿比你高兩倍的工資挖你的核心人員……如果真的是這樣,你根本無法生存。
我們希望能夠用資本拉開差距,在這個時代里,最好的知識保護是跑得更快,不是申請專利,專利實際上不太管用。真正有核心技術才真正管用,是資本能夠讓你跑得更快、人更強、能力到位,這才真正是決勝之道。跑在前面的幾百個公司是勝者為王,其他公司跑不動了,跑不動就被吞并。如果你能創新就是未來之星,如果不能創新,可以把公司賣掉投資未來之星。
編輯: 任萌萌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