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底,長江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的國控斷面比例達到85%以上,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的國控斷面比例低于2%;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比例達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高于97%。
《行動計劃》明確以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為突破口,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兩手發力”,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突出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四源齊控”,深化和諧長江、健康長江、清潔長江、安全長江、優美長江“五江共建”,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監督執法,落實各方責任,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確保長江生態功能逐步恢復,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行動計劃》提出了強化生態環境空間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排查整治排污口,推進水陸統一監管;加強工業污染治理,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遏制農業面源污染;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保障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加強航運污染防治,防范船舶港口環境風險;優化水資源配置,有效保障生態用水需求;強化生態系統管護,嚴厲打擊生態破壞行為等八項主要任務。
為保障各項任務的順利實施,《行動計劃》要求,要加強黨的領導,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格考核問責。完善政策法規標準,強化長江保護法律保障,推動制定地方性環境標準。健全投資與補償機制,拓寬投融資渠道,完善流域生態補償。強化科技支撐,加強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嚴格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提升監測預警能力。促進公眾參與,加強環境信息公開,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全文:
關于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的通知
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省(市)人民政府,國務院有關部委、直屬機構:
經國務院同意,現將《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生態環境部
發展改革委
2018年12月31日
抄送: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編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電網、三峽集團。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19年1月21日印發
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深入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為突破口,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持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兩手發力”,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突出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四源齊控”,深化和諧長江、健康長江、清潔長江、安全長江、優美長江“五江共建”,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監督執法,落實各方責任,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確保長江生態功能逐步恢復,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統籌兼顧。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以長江保護修復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文化理念、產業結構、生產和生活方式,以高質量發展成果提升長江保護修復水平,努力實現長江發展與保護和諧共贏。
——空間管控、嚴守紅線。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化“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硬約束,健全生態環境空間管控體系,劃定河湖生態緩沖帶,實施流域控制單元精細化管理,分解落實各級責任,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堅決遏止沿河環湖各類無序開發活動。
——突出重點、帶動全局。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為重點,加快入河(湖、庫)排污口(以下簡稱排污口)排查整治,強化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治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大保護工作,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形成示范帶動作用。
——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堅持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落實地方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通過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激發和保障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構建齊抓共管大格局,著力解決長江大保護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三)工作目標。通過攻堅,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的濕地生態功能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用水需求得到基本保障,生態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到2020年年底,長江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的國控斷面比例達到85%以上,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的國控斷面比例低于2%;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比例高于97%。
(四)重點區域范圍。在長江經濟帶覆蓋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以下稱沿江11省市)范圍內,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重點湖庫為重點開展保護修復行動。長江干流主要指四川省宜賓市至入??诮?主要支流包含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清江、湘江、漢江、贛江等河流;重點湖庫包含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滇池、丹江口、洱海等湖庫。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