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供水行業的發展,納濾技術在給水深度處理中的優勢越來越顯著,對于保障城鎮飲用水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月22-24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2020年給水深度處理研討會”在江蘇蘇州盛大召開。上海市供水調度監測中心主任陳國光,清華大學教授王占生,以及全國給水領域的權威專家、知名學者和企業代表300余人出席了本次會議,金科環境董事長張慧春、首席科學家王同春受邀出席并發表了主題演講。
全國給水深度處理研討會,自1988年起已經連續開展了31年的學術交流活動,已成為我國飲用水領域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中國膜工業協會工程與應用專業委員會主辦,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和張家港市給排水公司承辦,得到了金科環境、納濾膜產業聯盟等眾多單位的大力支持。
主題演講
研討會上,金科環境董事長張慧春發表了《膜水處理項目的產品化和數字化》的專題演講。張總表示,金科環境通過供需兩側融合,針對定制化膜水廠周期長、成本高、質量差的行業痛點,創新推出了“Model3系列膜水廠”,打破行業邊界,以“工程產品化”的理念,用造手機的方式來建水廠。
“Model3系列膜水廠”不僅可以給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高品質飲用水;還可以通過公司研發的“水廠雙胞胎-建設管理平臺”和 “水廠雙胞胎-運營管理平臺”,實現水廠設計、建設、運營各個階段實體廠和數字廠的同步實施,讓膜法水處理“建設不再貴,運營不再難”!“Model3系列膜水廠”產品的發布,引發了與會嘉賓和行業媒體的高度關注。
23日下午,金科環境首席科學家王同春以《組合納濾膜處理工藝在國內外典型微污染地表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為題發表演講。
王總從安全優質健康的飲用水的取決因素出發,詳細介紹了降低水中的有機微污染物是飲用水深度處理實現水質從“合格水”向“優質水”、“健康水”提升的主要任務之一。納濾技術作為新一代的優質飲用水深度處理技術,能有效穩定截留水中天然有機物(NOM)和人工有機微污染物(SOCs),控制藻毒素、嗅味,高效去除水中DOC和AOC,既能有效保障出廠水水質的化學和生物安全性,又能保障管網水的化學和生物穩定性;與傳統的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相比,組合納濾工藝能夠在水源水質波動和應急性條件下保證最終供水水質的穩定,滿足不同水源條件下的優質供水需求。并以張家港市第四水廠項目為例,分享了金科環境納濾膜系統在國內外大型市政供水工程的典型應用案例,讓與會者對金科環境納濾技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項目參觀
會議期間,與會嘉賓參觀了由金科環境承建的數字水廠—張家港市第四水廠深度處理工程項目。該項目是張家港市的民生項目,一期、二期納濾膜系統處理的總規模為30萬噸,是國內第一座10萬噸級、國內第一座30萬噸級、國際上單廠規模最大的納濾飲用水深度處理項目。
金科環境運營事業部總經理左衛向參觀者詳細介紹了“水廠雙胞胎-建設管理平臺”和“水廠雙胞胎-運營管理平臺”,得到了與會嘉賓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張家港市第四水廠深度處理工程采用“超濾+納濾”的核心工藝,于今年通水并投入運營。隨著一期、二期工程的陸續完工,高品質的自來水將通過管網輸送到港城的千家萬戶。
Model3納濾膜水廠
作為納濾膜產業聯盟發起單位,金科環境創新推出的“Model3納濾膜水廠”,可以解決地表水的微污染問題,去除水源中的新型有機微污染物,如內分泌干擾物(EDC)、抗生素、醫藥品以及個人護理品(PPCP),并保留水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給民眾提供品質和口感俱佳的優質飲用水,為我國飲用水的安全與健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金科環境Model3膜水廠
截止目前,金科環境在飲用水深度處理領域于國內率先實施了納濾膜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如江蘇張家港市第三/第四水廠深度處理工程、寧夏青銅峽/中寧/吳忠供水廠膜濾工程、甘肅/山西/陜西/安徽/新疆供水工程項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