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機遇,加快培育高精尖產業,首都發展創新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產業高端化特征凸顯,2020年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分別為25.6%和24.8%,較2016年提高3.8個和3.9個百分點,對北京經濟增長形成強大拉力。
(一)堅持科學謀劃,加快形成產業高質量發展頂層設計新體系。一是實施系列新政策,發布高精尖產業“10+3”政策,制定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等細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和方案。二是謀劃產業新布局,按照“每個產業最多在3個區布局,每個區最多布局3個主導產業”的原則,推動產業向重點園區聚集、園區產業向主導產業聚集、主導產業向創新型企業聚集,集中資源做大做強重點產業。三是建立服務新機制,建立高精尖重大項目庫和市區兩級專班調度機制,“一企一策”為頭部企業、獨角獸、高成長性企業送出“服務包”。設立高精尖產業基金,公示合作子基金27支、管理規模220億元。
(二)堅持高端智能,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藥健康為引領的發展新引擎。一是大力推進數字賦能實體經濟,截至2020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6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達到60%,數字經濟增加值超1.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二是實施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9年醫藥健康產業總體規模超過2000億元。面對新冠疫情沖擊,全力保障新冠疫苗研發生產和產能迅速擴大,在全球疫苗“大戰”中搶占先機,2021年一季度累計貢獻全國疫苗產量約八成,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13.8個百分點。
(三)堅持創新引領,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新動能。一是著力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創建3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97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8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支持行業優勢企業、科研院所聯合共建新型研究機構,一批新產品新技術位列全國乃至全球第一,2019年高精尖產業研發經費投入占收入比重為7.8%、高于規上單位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二是著力促進創新成果應用,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12項配套措施,開展央企科技成果轉化改革試點,實施加快新場景建設培育數字經濟新生態行動方案,先后發布三批60項應用場景項目、投資額約196億元,80余家企業百余項技術入圍。2020年“三城一區”中有158項“三城”科技成果在“一區”實現轉化,一季度經開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大幅增長48.1%。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