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科環境披露2023年年報,報告期內,營業收入5.7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077.09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10億元,主業穩健發展。截止2023年12月31日,在手訂單合計73,577.12萬元,同比增長 27.46%。
報告期內,金科環境按照既定發展戰略,持續優化收入和利潤結構,夯實產品化轉型基礎。營收方面,水處理技術解決方案仍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報告期實現收入 37,831.93萬元,占總收入比例為66.05%;中長期業務方面,污廢水資源化產品生產與銷售和運維技術服務業務共實現收入19,386.35 萬元,占總收入比例為33.85%,同比增加13.74%。
01“新水島”凝聚 20 年百余項目 Know-how 獲得國家級裝備認證
2023 年,金科環境凝聚20年百余個項目的設計、制造、建設及運營管理的 Know-how,以工業產 品思維顛覆傳統水廠的工程建設模式,應用公司自主開發基于 AI 算法的智慧軟件,將全廠的設備、設施和建/構筑物集成為一個產品化的智能機組,創新推出第三代水廠產品—新水島。
2023年,金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企業創始人張慧春在“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上以100+水處理項目經驗、精益求精的產品化情懷,深度分享了環境產業產品化的路徑思考,同時發布了金科環境第三代產品化新產品-新水島,以產品思維徹底顛覆傳統水廠的工程模式,吸引在座嘉賓以及行業的廣泛關注。(相關閱讀:創造一個再生水的新市場,金科環境“新水島?”發布)
2023年12月12日,在環境產品領跑者國際聯盟主辦的2023年度產品發布會上,為“新水島”產品頒獎。(相關閱讀:首次!環境領域產品發布會召開 ,“9+2”環境產品亮相)
新水島由高度標準化模塊集成,工廠預制化生產,項目安裝現場直接拼接調試,實現無人值守、高效運行,為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城鎮提供高品質水,解決水資源短缺、環境容量不足、 水安全成本高等問題,是公司“資源化、產品化、數字化”戰略落地邁出的重要一步。報告期內,公司與光伏、PCB 企業簽署高品質再生水供用合同,新水島項目落地。
報告期內,金科環境主持的“基于數字化技術的水處理工程產品化‘新水島’研發與產業化項 目”作為重大高精尖成果產業化項目,獲得北京市朝陽區科學技術和信息化局關于高新技術產業 發展引導的資金支持 150 萬元;2023 年 11 月,新水島產品入選兩部委發布的《國家鼓勵的工業 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2023 年)》,進入產業化示范階段。
02持續完善技術產品體系,加大推廣力度
金科環境結合市場需求,不斷完善技術產品體系,推出微污染水源高品質供水、苦咸水淡化、生物安全性、高品質同城同質供水管網、HEZLD 高效零排放、COBF 濃鹽水達標排放 6個工藝包產品,并持續完善再生水處理、硫酸鈣結晶、高效臭氧及高效臭氧+防堵塞生物濾池等工藝包產品方案設計,推廣市場應用。
報告期內,公司深入挖掘再生水潛力市場,以河北唐山、浙江平湖、江蘇無錫等示范項目推動區域市場拓展,以化纖、PCB、太陽能、印染、鋼鐵示范項目推動行業業務拓展,報告期內多個資源化標志性項目落地.
報告期內,公司中標洛陽關林水廠提標改造項目,規模 5 萬 m3/日。項目應用公司苦咸水淡化工藝技術包產品,將有效去除水中硬度、氯化物、硫酸鹽、小分子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對應的鹽離子,有效降低硬度,提升水的口感,區域水質將得到全面提升優化。
報告期內,公司子公司金科管道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蘇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同濟大學、蘭州交通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開展管道復合保護劑驗證性試驗,適時申請科技立項、成果鑒定及開展示范項目的工程應用。截止本報告披露日,公司中標區域市政給水管網清洗保護服務項目,開展試壓測漏、化學清洗、氣水清洗和消毒工作,提升區域供水水質。
03智慧軟件聚焦無人值守持續迭代升級
“數字化”戰略落地方面,公司為新水島產品定制打造了無人值守智慧運營管理平臺的標準版本,通過人工智能(AI)技術代替生產運營人員的判斷與決策,建立更穩定、更高效、更經濟、自主運行的智慧化水廠。目前,最新版本已在新水島落地項目中部署實施。
設備更新,以及高品質供水、資源化、供水價格機制等方面政策組合拳為金科環境的業務拓展提供有力支撐。
報告中,金科環境表示,將持續進行產品研發迭代,加快推進新水島、工藝包產品等增長類業務,利用新水島產品供給高品質水,進一步擴大新水島及工藝包產品在水深度處理及資源化領域的應用;穩步發展運營服務,技術解決方案等平穩類業務,穩固公司發展基本盤;持續孵化數字化產品、海外業務等戰略類業務,以新技術開拓儲備未來的業績增長點。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