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 5月17日,2005年珠江流域水文工作座談會在廣州召開,回顧和總結2004年流域水文工作情況,通報珠江壓咸補淡應急調水水文監測工作情況,主要研究落實流域重要水文站共建共管(以下簡稱共管站)工作。珠江委主任岳中明、副主任崔偉中出席座談會并分別講話,珠江委水源局(水文局)局長黃建強主持座談會。珠江委水源局(水文局)作題為《樹立科學發展觀 為建設綠色珠江提供全面優質服務》的報告。
委規計處、防辦主要負責人、水源局(水文局)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等以及珠江流域(片)包括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湖南、江西、福建等8省(自治區)水文部門有關負責人等3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
會議指出,2004年,珠江流域各省(自治區)水文部門認真抓好所屬測站的運行維護和管理工作,并繼續把提高水文測驗整編成果質量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主要開展了珠江流域共建共管水文站工作、流域水文測報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流域水文站網普查等工作。各省(自治區)堅持不懈,認真抓好汛期水情工作,積極做好流域水資源管理和水質監測工作、水資源調查評價工作、穩步推進水文體制改革、加快了水文基礎設施建設和水文信息化建設,拓寬了流域水文工作的服務領域。
關于2005年水文工作,會議主要就共管站建設的工作思路等有關事宜進行研究和落實。目前,珠江流域(片)共有水文站298處,水位站131處,雨量蒸發站1934處,向珠江委報汛站點共265個,多年來,這些水文、水位站點在流域防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珠江流域水利的不斷發展和流域防汛抗旱形勢不斷趨向復雜化,相當一部分大江大河重要水文站的建設已無法滿足現代水利對水文測報所提出的要求,不符合流域代言人的身份。因此,加快共管站的建設十分緊迫,具有重要意義。
流域各省(自治區)均十分重視共管站的建設,為加快流域共管站的建設步伐,珠江委與流域各省(自治區)水文部門進行協商后,結合有關部門的意見,選擇一批對事關全局、流域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和配置、流域水生態環境及水功能區管理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的水文站進行建設,實行"三共同一獨立"的管理方式,即站名共享、資料信息共享、經費共同投入、共管站的人、財、物歸地方獨立管理;建立流域與行政區域相結合的水資源監測管理體制,并初步制定了共管站的管理辦法。根據要求,擬分期分批建立共管站47處,其中第一批建立重要干支流、省界水文控制站24處,初步計劃2009年完成;第二批主要建立跨界河流和珠江下游重要水文站23處,初步計劃2012年完成。共管站的建設主要在于提高信息采集、監測和傳輸水平等的儀器設備測報能力上,此外,還將對站房改造、供電供水設施等基礎設施進行建設。
會議指出,共管站建立后,各項技術和管理將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將會全面提高共管站的水文測報水平,達到"測得準、報得出、報得及時"的目標和《水文基礎設施建設及技術裝備標準》的要求,并能實現珠江委與地方共享水文信息的目標,提高流域機構處理水事糾紛的公正性,減少省(自治區)間的水事糾紛,促進水文工作更好地滿足流域防汛抗旱、水資源統一管理和保護等的要求。同時也符合珠江委黨組提出的"維護珠江康生命、建設綠色珠江"的總體目標和水利部要求成立珠江流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工作的需要。
最后,流域各省(自治區)表示將結合地方實際,把有關建設工作盡快落到實處,推進建設進程,同時加強生態抗旱資料和水文測報資料等的交流與共享。目前,珠江委已完成《珠江流域共建共管水文站方案》,并擬于近期上報水利部審批。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