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資源開發利用及節水現狀
2003年北京市總用水量35.8億m3,地表水、地下水、其它水源供水量分別為8.33、25.42、2.05億m3,分別占全市總供水量的23%、71%、6%。按用水對象分,工業、生活、農業、河湖環境用水分別為8.4、13.0、13.8、0.6億m3,分別占全市總用水量的23%、36%、39%、2%。北京節水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目前,城市累計節水15.5億m3。農業累計節水30多億m3。萬元GDP耗水量由1995年的322m3/萬元下降到2003年的98m3/萬元,比1995年下降了70%,是我國平均水平的18.67%。
二、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水資源開發利用過度。北京屬資源型重度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量不足300 m3,遠遠低于國際人均1000 m3的缺水下限。1991-2000年北京市平原區多年平均地下水開發率為109%,地表水資源開發率已達86%。2003年與1980年同期相比,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已累計虧損約56.78億m3。1999-2003年,平原區地下水埋深由11.88米下降到目前的18.33米。地下水超采引起平原區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質惡化、地面下沉,市政設施破壞。
官廳、密云兩大水庫的來水衰減。由于連年干旱和上游地區蓄水量增加,境外來水量驟減。官廳水庫年平均來水量由50年代的19.3億m3銳減到90年代的4.0億m3。密云水庫來水量80、90年代比60、70年代平均減少4億m3左右。1999~2003年,北京地區連續5年干旱,5年平均降水428mm,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0%。2003年,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來水分別僅為2.45億m3和1.33億m3,比九十年代年均來水分別減少了5.05億m3和2.67億m3。
供需矛盾突出。北京市現狀水資源可供水量在50%、75%年份分別為41、34億m3。遇枯水年份,供需矛盾相當尖銳。預計北京市2020年遇50%、75%、95%水平年地表水可供水量分別為11.4、8.2、6.1億m3;地下水可開采量為24億m3;遇50%、75%、95%總可供水量分別為35.4、32.2、30.1億m3。預計2020年北京市遇50%、75%水平年需水量約為51.5、53.9億m3。全市將分別缺水16.1、21.7和23.8億m3。北京將繼續面臨嚴重缺水的態勢。
水污染嚴重。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化肥和農藥的施用及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的堆放,不僅造成了地表水體的嚴重污染,還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城市飲用水源受到污染的威脅,近一半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受到污染。同時,官廳、密云兩大水庫上游來水的污染程度也日趨嚴重。鄉鎮企業、村辦、民辦工業發展很快,點多面廣,分散在廣大的農村鄉鎮。這些企業工業污水及生活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就地排放,不斷污染當地水體。農村畜牧業垃圾等對農村生態及水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
用水效率不高,水價不夠合理。用水浪費現象尚有存在,節水工作推進力度不夠。水資源稀缺性與水價的低廉性并存,水的價格偏離價值,水價結構不盡合理,導致用水浪費和低效用水,加大了供需失衡程度。
農村用水問題日漸突出。農村用水管理薄弱。眾多的鄉屬工業、村和村以下工業用水計量不完善,對水費難以做到以量計征,勢必造成地下水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和浪費。目前郊區地下水資源的開采總量上缺乏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范圍,已由市區向郊區轉移。
農業用水水價偏低。水費在作物生產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地面灌溉節水沒有引起農民的足夠重視,由于水費很低,農民對引進科學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技術的要求尚不迫切,阻礙了節水技術的普及和推廣。
三、北京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及建設節水型城市的總體思路
指導思想: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水安全,統籌經濟社會水需求,統籌人與自然和諧,實現循環水務;促進郊區城市化進程,以保護水資源、治理水污染、改善生態水環境、建設節水型社會為重點,確保城鄉供水安全,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重點解決好2008年以前城市供水及水資源供需平衡問題以及相應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新北京、新奧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水資源保證。
原則:堅持“節流、開源、保護水源并重"的方針;堅持把保證城市供水安全放在首位,城市建設量水而行;按照“總量控制、統籌配置"的原則,合理安排城市建設規模和時序,加強對重點發展區域的水資源配置;堅持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資源、人口、環境相協調,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做好水資源保障與配置工作。統籌考慮水資源保護、節水、雨洪利用、再生水利用、開發新水源各項措施,進行統一規劃和科學管理,合理利用多種水資源;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合理配置資源,提高用水效率,形成優水優用、一水多用的水循環系統,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目標:2010年北京市萬元GDP取水目標為62m3/萬元,達到世界發達國家90年代末期一般水平;主要行業取水單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實現市區地下水不超采;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回用率達到50%;間接冷卻水循環率達到96%;城市綠地節水灌溉率達到80%;人均居住用水量達到110升/人·天;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工業萬元增加值取水量達到40m3/萬元;城市公共供水漏失率達到14%;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達95%以上。
2020年萬元GDP取水目標為35m3/萬元,達到世界發達國家90年代末期先進水平;主要行業取水單耗達到國際2000年先進水平;實現全市地下水不超采;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回用率達到60%;間接冷卻水循環率達到96%以上;城市綠地節水灌溉率達到100%以上;人均居住用水量達到115升/人·天;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取水量達到30m3/萬元;城市公共供水漏失率達到12%。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達100%。
四、政策建議
一是開發非常規水源。二是發展“貿易調水”,調整貿易結構,應盡可能的引入高耗水低產值的商品,發展節水型貿易。三是適時調整區域產業布局與經濟發展規劃。四是加強水源保護和水土保持。五是逐步建立合理的水價體系。
另外,建立完善的節水指標體系,全面實行用水定額管理。制訂分質供水、促進污水資源化的有關政策。普及推廣節水型器具,建立用水器具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工業、特種行業及農業節水,降低公共供水漏失率。加強節水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節水意識。進行節水科學研究,推廣先進的節水技術,提高科技節水的含量。
(課題研究單位: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
(千龍網)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