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06年“又有2897萬農村人口解決了安全飲水問題”;2007年,要“再解決3200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2006年通過的《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劃》,將原定“十一五”時期解決1億人飲水安全的目標提高到1.6億人。國務院決定從原規劃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縮短為用兩個五年計劃的時間,解決全國農村3億多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大幅度增加投資,支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重點解決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以及局部地區飲用水供應嚴重不足的問題。
代表有議案 政府在行動
要獲得安全的飲用水,必須保證生態健康,消除生態隱患。要保證生態健康,必須加強治污。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毛豐美在遼寧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遼寧省鐵嶺市18個鄉的農民長年飲用受污染的水,并當場拿出從當地取來的兩瓶受污染的水。在遼寧代表團參加審議的國務委員華建敏表示,要盡快落實代表的建議,并在會后把兩瓶受污染的水帶走。
接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盛華仁和國務委員華建敏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專報上的批示后,國家環保總局連夜調度,召集相關人員研究落實人大代表的建議。
去年的兩會,寧夏團全體代表經過集體討論決定,將“解決寧夏飲用水安全問題的建議”材料作為本團“一號建議”向大會提交。會議期間,中央領導同志到寧夏團參加審議時,陳建國代表重點反映此事。大會閉幕不到一個月,水利部及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的專家組到寧夏專題調研,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領導親自督辦。目前,國家在年度國債水利投資計劃中安排寧夏飲水工程建設投資1.1億元,同時安排特大抗旱補助費1700多萬元。根據規劃,到2010年,優先解決缺水最嚴重、水質最差地區的55.08萬人飲水基本安全問題;到2020年,解決寧夏中部干旱帶75.88萬人的飲水安全或基本安全問題,建立適合當地情況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
當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正在全國全面鋪開。水利部部長汪恕誠表示:“保障飲水安全是當前全國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水利部將按照“先急后緩、先重后輕、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優先解決對農民生活和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的飲水安全問題。
水是說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在河南,在安徽,在江西,在貴州,都有類似遼寧、寧夏的事例在發生。湖北省2006年啟動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在建項目覆蓋了16個血吸蟲病重疫區縣和70個縣市區。貴州省是一個水資源比較豐富,但工程性缺水問題又十分突出的省份。全省有將近1300萬農村群眾存在飲水困難或飲水安全問題。水利部近年來不斷增加對貴州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并將銅仁地區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水利扶貧試點。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長林樹森說:“水的問題是我到貴州工作后說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我們天天講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如果大量的老百姓連水都喝不好,那個地方的‘小康’、‘和諧’也就是說說而已。”“十五”期間,貴州省省級財政水利建設投資從以前的每年幾千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1.7億元,2006年又增加到2.86億元。2006年年底,貴州省還從當年財政結余里安排1億元專門用于支持農村“三小”水利工程建設,并納入今年的財政預算基數。這樣2007年省級財政就新增了2億元水利建設專項資金,省級財政專門安排用于水利建設的資金總量比2006年增加了近70%。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省長袁純清表示,陜西正在采取3項措施治理渭河污染。第一,凡是污染嚴重的企業、排污達不到標準的企業一律關掉。多年以來,陜西在渭河流域已經關掉了1000家以上污染企業。第二就是建設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現在全流域已經有8座污水處理廠,一天可以處理77萬噸污水。陜西省有54個縣城,“十一五”末,全部都要建起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省財政一年投入1.5億元,一連搞5年,還要不斷增加投入。第三是搞生態整治。陜西正在咸陽、西安的渭河城市段進行生態修復。尤其是污水處理廠,采取“政府建網、社會建廠、產業運作、政府配套,企業按規定標準排放,政府按達標水量付費”的建設經營模式。
呼喚增加科研與投入
3月初,中科院發布了《2007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以“水:治理與創新”為主題,列出了新時期中國治水的優先發展目標建議:提高水資源生產率和降低污染物產生強度,把水污染綜合防治放在解決各類水問題的優先位置,把改善水生態服務作為流域規劃管理目標。
在中科院同時推出的《2007科學發展報告》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副主席錢易院士與中科院院士劉昌明、徐曉白,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鴻霄以及許越先、王毅、李麗娟、門寶輝等8位科學家一道發出警告,中國正處于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不僅面臨一系列重大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而且面臨嚴重的水環境污染,特別是城鄉飲水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錢易代表說,中國城鄉飲水安全總體形勢不容樂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還有約3.2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其中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超標。根據最近完成的第二次全國水資源調查評價結果,目前飲用水源地水功能不達標率達35.6%。長三角、珠三角等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城鎮,都由于水源地污染導致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因此,防污、治污,保護水源地,改善飲水水質,保障飲水安全,已成為中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和緊迫任務。
8位科學家提出了6項具體對策建議:統籌作好全國城鄉飲水水源地保護規劃及基礎設施建設;對全國城鄉飲水水源地保護實行統一管理;制定飲用水安全應急預案、健全監測網絡;把水污染防治作為國家保障飲用水安全的主要任務;解決城鄉飲水安全的投入;增加飲水安全的科研和技術投入。本文圖片制作:郭紅松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