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3月20日發布了面臨最嚴重干涸威脅的世界10條大河,包括亞洲的湄公河、薩爾溫江、長江、恒河和印度河,歐洲的多瑙河,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北美洲的格蘭德河,非洲的尼羅河和維多利亞湖,澳大利亞的墨累河及其支流達令河。(《中國廣播網》2007年3月21日)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這些曾經養育了全世界無數人的大河,卻在今天以這樣一種悲愴的方式被鄭重提及,是一種尷尬,更是一種警醒,曾經讓我們引以為豪的浩浩上上的長江,也將要面臨干涸,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種科學的預警,很值得我們反思。
時令雖然還沒有到達炎熱的夏季,但是,僅僅在最近,“干涸”的這個詞頻頻進入我們的視野,嘉陵江重慶段幾乎干涸;重慶幾十個區縣的幾十個水庫干涸;海南旱情蔓延,314座水庫干涸;隨著盛夏臨近,生活飲用水短缺成了這些地方特別棘手的問題,更不用說影響生產了。干涸威脅,這是一個并非遙遠的水噩耗!
長江將要面臨干涸,這絕不是外國人對我們的恐嚇,當長江支流的生物多樣性被無情踐踏的時候,當涵養長江的森林資源被越來越多的人工林代替的時候,當長江沿岸經濟至上主義甚囂塵上的時候,當長江及其支流上越來越多的電站急功近利建設的時候,當長江的生態綠化忽視生態效益的時候,已經為長江的干涸埋下了禍根,誰能夠說這不是咎由自取?
曾經,有那么多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被長江乃至黃河的雄偉氣勢所感動,留下了數不清的歌頌長江和黃河的詩篇;如今,長江和黃河在我們的手里似乎已經被伺候成了老態龍鐘的暮年,身有余而力不足;未來,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以及“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也許只能是我們的后代從歷史書上才能讀到的磅礴景象,我們余心何忍?
中國人均水資源22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正常年份中國缺水量近400億立方米。目前中國669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10座;中國每年因缺水影響工業產值2000億元,每年因缺水少產糧食700億-800億公斤。水興則民興,水興則國興,科學綠化,合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如果喊的人多,做的人少,干涸的威脅就絕不僅僅是長江和黃河。
建設和諧社會,如果“干涸”的這個詞頻頻進入我們的視野,那絕不是我們想要的和諧,人水和諧,考驗我們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更考驗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破壞式利用水資源求得經濟發展和政績的擴大應該為更多的所唾棄,我們誰都不愿意看到這樣的景象: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只有我們的眼淚。(作者:魏青)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