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消息,在12月12日召開的“中國環境修復發展戰略論壇”上,國家環保部科技司劉志全副司長在發言中稱,我國目前每年投入3000-4000萬元人民幣用于制定土壤污染標準體系的研究,每年要制定100多項標準,預計在未來1-2年內完成。
土壤污染修復在我國起步很晚。在2005年3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議程”。同年11月,國家環保部(原國家環保總局)通過《全國土壤現狀調查及污染防治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環保總局部分)》。2006年7月,國家環保部在全國土壤污染調查工作視頻會議上宣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正式啟動。2008年10月,國家環保部開始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并開展調研。
劉志全在會上說,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目前已經發布,土壤環境評價技術規范目前正在制定中。另外,我國加強了土壤污染科技研究工作,國家環保部已經完成了10余項土壤污染科研項目。環保部在土壤污染普查技術支撐投入1000萬元,在土壤污染修復技術和管理研究上投入2000萬元人民幣。
土壤污染實際修復的案例在我國不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重慶、沈陽等地。我國第一例土壤修復項目是北京化工三廠土壤修復項目。
“中國環境修復發展戰略論壇”旨在通過加強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和企業之間的聯系與互動,推動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復工作,交流國內外管理政策、法規、標準及修復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主辦單位是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北京建工環境修復公司作為本次論壇的承辦方。本次論壇聚焦“土壤修復前景與產業發展”,匯聚土壤修復的先進技術和典型案例,是國內首次對環境修復全面、權威的高層交流平臺。國家環保部、北京市環保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和相關企業代表等出席了本次會議。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