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有1,鄭源1,趙冬蓮2,劉潤根2,歐陽懷龍3 1.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學院; 2.江西水利規劃設計院 3.廬山管理局建設園林處 摘要:結合廬山蓮花臺水庫輸水工程,介紹了長距離輸水管道系統在正常供水工況時駝峰管段出現負壓問題的處理對策和該工程采用增設調節池方案的有關設計要點。 關鍵詞:輸水工程;駝峰管段;負壓;調節池 中圖分類號:TU990.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 1000-4602(2001)01-0036-04 1 工程概況 廬山位于江西省北部,長江、鄱陽湖之畔,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其主要水源是地處特級 保護區內的蘆林湖。由于廬山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生活用水量急劇增加,用水需求已超過了蘆林湖的正常供水能力。據測算,至2010年,蘆林湖的平均年缺水量將達到97×104 m3 。為保護蘆林湖的水質和湖面景觀,并滿足供水要求,特興建了蓮花臺水庫供水工程,主要包括一座取水水庫、一座取水泵站和一條DN400、長約4.6 km的輸水管道。工程設計供水能力為1.22×104 m3/d,流量為0.16 m3/s,將蓮花臺水庫的蓄水輸送到蘆林湖,以增加蘆林湖的蓄水量,提高蘆林湖的供水能力。 工程采用2臺水泵并聯供水(另有1臺備用),水泵設計揚程為1 225 kPa(122.5 m), 流量為288 m3/h,安裝高程為881.6m。取水水庫的正常蓄水位為912 m,死水 位為887 m。輸水管道進口(即水泵出口)的樁號:-78.5 m,管中心高程:882.3 m,輸水管道出口的樁號:4476.33 m,管中心高程:993.02 m,按自由出流設計。整個輸水管道系統的總水頭損失系數∑R=1 042.773(這里R=Δh/Q2,Δh 、Q分別是對應的水頭損失和過流量),其中管道出口附近約600 m管段(含駝峰管段)內 的主要節點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輸水管道出口附近管段主要節點的有關參數節點 樁號 (m) | 節點管 中心 高程 (m) | 管段 長度 (m) | 原輸水管道布置情況 | 增設調節池后情況 |
---|
工況1 | 工況2 | 工況1 | 工況2 |
---|
壓力 水頭 (kPa) | 內水 壓力 (kPa) | 壓力 水頭 (kPa) | 內水 壓力 (kPa) | 壓力 水頭 (kPa) | 內水 壓力 (kPa) | 壓力 水頭 (kPa ) | 內水 壓力 (kPa) |
---|
3740.33 | 962.11 | 150.40 | 9972.8 | 351.7 | 9941.0 | 319.9 | 10021.6 | 401.0 | 9999.0 | 377.9 | 3888.33 | 988.90 | 158.41 | 9961.3 | 72.3 | 9938.0 | 49.0 | 10011.0 | 122.0 | 9996.5 | 107.5 | 4046.33 | 999.00 | 102.00 | 9954.0 | -36.0 | 9936.0 | -53.8 | 10004.3 | 143.0 | 9994.9 | 4.9 | 4148.33 | 999.00 | 102.00 | 9946.6 | -43.4 | 9934.3 | -55.7 | 9997.5 | 7.5 | 9993.3 | 3.3 | 4250.00 | 999.00 | 82.02 | 9940.6 | -49.4 | 9932.8 | -57.2 | 9992.1 | 2.1 | 9992.0 | 2.0 | 4332.33 | 998.90 | 68.04 | 9935.7 | -53.3 | 9931.6 | -57.4 | 9992.0 | 3.0 | 9992.0 | 3.0 | 4400.33 | 996.62 | 76.13 | 9930.2 | -36.0 | 9930.2 | -36.0 | 9966.0 | 0 | 9966.2 | 0 | 4476.33 | 9923.02 | 0.00 | 9930.2 | 0 | 9930.2 | 0 | 9930.2 | 0 | 9930.2 | 0 | 注 ①表中節點為對應管段的首端節點,出口節點無管段與之相對應。 ②內水壓力為0是無壓流情況,節點內水壓力=節點壓力水頭-節點管中心高程。 | 2 駝峰管段的負壓問題及其處理對策 2.1 負壓問題 根據水泵性能曲線和整個輸水管道系統的阻力特性可求得在各種正常供水工況下的 有關參數。其中工況1(水庫正常蓄水位,2臺泵并聯穩定運行),水泵工作揚程:115 5.5 kPa(115.55 m),總供水流量為2×327.55=655.1 m3/h,相應的整個輸水管道系統的總水頭損失為345.3 kPa(34.53 m);工況2(水庫死水位,1臺泵穩定運行),水泵工作揚程: 1 147.6 kPa(114.76m),總供水流量為329.5 m3/h,相應的整個輸水管道系統 的總水頭損失為87.4 kPa(8.74 m)。 由表1可見,在輸水管道出口附近樁號為4 046.33~4 400.33 m的管段上將出現內水壓 力為- 36.0~-57.4 kPa的虹吸現象,無論是1臺泵還是2臺泵的穩定運行工況下,該負壓段均將出現。對于高揚程、長管線供水工程,在正常供水工況下,輸水管道沿線不應出現過長的負壓管段,否則在突然停泵的工況下可能造成管道外壓失穩的破壞事故。 2.2 處理對策 對于長管線供水工程,其輸水管道沿線存在一個或多個駝峰管段都是很常見的,但如在正常 供水工況下,駝峰管段內出現較大的負壓現象,則必須采用適當的工程措施予以處理,否則將可能危及輸水管道的安全運行。應該指出,對于正常供水工況出現的負壓問題,常規的在 駝峰管段設置進排氣閥的處理方案是不適用的,因為進排氣閥在該系統中可能始終處于間歇性補氣運行狀態,從而導致整個系統無法實現穩定運行。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工程設計中常 用的處理對策,并討論其對于本工程的適用性。 ①將駝峰管段在結構上作補強處理,或者將駝峰管段深埋入地下以降低其位置高程而消除負壓,這是兩種最易于想到也是最易于被接受的處理方案。但對于駝峰管段較長及負壓值較大的情況,這兩種方案往往都是不經濟的,甚至是不可實現的。 ②在輸水管道出口增設蓄水池,使管出口為淹沒出流,從而抬高輸水管道沿線的內水壓力 。這樣,蓄水池內管出口的淹沒深度對于本工程應取6.0 m以上,即將蓄水池的設計水位取為999.0 m以上。這一方案適用于輸水管道沿線有多個駝峰,而最高駝峰在前部,其他多個駝峰在后部(即離出口較近),并均出現負壓現象的情況。這一方案對于本工程雖然是可行的,但顯然是不經濟的。 ③在輸水管道出口增設錐形閥,通過調節其開度增加水頭損失,使輸水管道的內水壓力抬高。這一方案適用于供水流量變化幅度較大的情況,但需增加設備投資,運行維護費用較高,而且對錐形閥的可靠性要求較高,因此本工程也不宜采用。 ④將輸水管道上出現負壓位置后的管道內徑縮小,以增加其水頭損失,增大負壓位置處的內水壓力。這一方案應是經濟合理的方案,但一般僅適用于出現負壓的位置距離管道出口較遠的情況,對于本工程顯然不合適。 ⑤在出現負壓的最高駝峰管段上增設一無壓調節池,從而使有壓輸水管道的出口移至最高駝峰管段處,而調節池后的管道按無壓自流設計。該方案主要適用于整個輸水管道系統的最高駝峰管段出現在管道出口附近,且僅在最高駝峰管段內出現負壓,而其后管道不再出現明 顯駝峰的情況。該方案正是本工程設計選用的改進方案。 3 調節池設計 3.1調節池的位置選擇 輸水管道沿線上的最高駝峰出現在樁號為4 046.33~4 332.33 m處,其管段長度為286 m, 管中心高程為998.9~999.0m。考慮到該段管段較長,又基本為水平管段,如果將無壓調節 池增設在其首端,則難以保證該管段內水流滿足無壓自流過水的設計要求。因此將調節池增設在該駝峰管段末端(即將有壓輸水管道出口改設在樁號4332.33 m處),從該節點至原方案管道出口處(樁號為4 476.33 m)的144 m管道上有約6.0 m的落差,可以保證其內水流滿 足無壓自流過水的設計要求。 3.2調節池的設計參數 輸水管道上設置了調節池的節點即有壓輸水管道與無壓輸水管道的交接點。為保證輸水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防止有壓輸水管道出口水流(最大流速約1.4m/s)間歇性地封堵無壓輸水 管道進口而產生壓力波動現象,特在調節池內將有壓管道出口與無壓管道進口按空間錯位布置,其具體布置與設計參數見圖1。考慮到廬山旅游區寸土寸金,因此將調節池布置在地下,另接φ250的通氣管以保證調節池為無壓水池,通氣管的進氣口可根據現場地形條件 布置在隱蔽處。 調節池后無壓輸水管道(DN400)內的水流如按管道平均坡降的均勻明渠流估算,管內最大水深為0.15~0.20 m,1臺泵運行時水深為0.10~0.15m。為安全計,本工程取調節池內的設計水位為999.20 m,對應無壓輸水管道內水深為0.10 m。 
注 ①通氣管根據現場地形條件布置; ②圖 中高程單位m,其他單位mm。 圖1調節池布置圖 3.3增設調節池后的穩定運行工況參數 在增設調節池后,整個有壓輸水管道系統的總水頭損失系數∑R=1 011.601,根據水泵 性能曲線和有壓輸水管道系統的阻力特性可求得本工程改進方案在各種正常供水工況的參數。其中工況1(水庫正常蓄水位,2臺泵并聯穩定運行),水泵工作揚程為1 178.8 kPa(117.88 m),總供水流量為2×313.49=626.98 m3/h,相應的整個輸水管道系統的總水頭損失為30 6.8 kPa(30.68 m);工況2(水庫死水位,1臺泵穩定運行),水泵工作揚程為1194.4 kPa(119.44 m),總供水流量為304.48 m3/h,相應的整個輸水管道系統的總水頭 損失為72.4 kPa(7.24m)。 3.4調節池方案的設計要點 ①對于駝峰管段較短及正常供水工況負壓很小的情況,如果駝峰后的出口管段也較短,則一般在水泵停電時也不致過分加劇負壓,此時經論證,可不增設調節池。 ②調節池的通氣管必須保證有足夠的補氣能力,不可發生堵塞以確保調節池為無壓水池,確保實現輸水管道有壓流向無壓流的交接。 ③為了保證調節池前部輸水管道始終處于有壓流狀態,以避免發生明、滿流交替現象,有壓輸水管道出口在調節池內應能始終保持淹沒出流狀態。 ④調節池的蓄水容積不宜太小,以免池內水位出現過大的涌動翻滾現象,從而避免有壓輸水管道內出現壓力波動甚至明、滿流交替現象,并確保無壓輸水管道進口不出現間歇性的封堵現象。這也正是本工程增設調節池,而不是簡單地在相同位置增設進排氣管的主要原因。 ⑤調節池后部無壓輸水管道內的流速不宜過大,以免管內發生空化、空蝕現象。無壓輸水管道的出口流速不應對出口外流道產生過大沖刷,同時建議該流道作混凝土襯砌處理。無壓管道沿線一般應按緩坡布置設計,而且沿線坡降最好不出現過大的變化。如果無壓管道沿線存在急坡段,則應論證在出現急坡水躍時會不會導致管內間歇性明、滿流現象,以免出現管道振動問題,如能確保管內水躍始終為無壓流狀態,則這種水躍有時可用其作為一種消能的良好措施。 ⑥對于長管線輸水管道系統,調節池一般只考慮在控制性高程的駝峰管段上設置。 4 進排氣管的設計 本工程改進方案為使調節池附近的管中心高程為999.0 m的管段內在突然停泵的過渡過程中不出現過大的負壓現象,特在最高駝峰管段的首端(樁號4 046.33 m),設置了φ250的進排氣管,其進氣口高程取為1 002.0 m,進氣口位置可根據現場地形條件布置在隱蔽處。 設置進排氣管的目的是為了利用其在水泵啟動時的排氣作用和在水泵正常停機或失電工況時的補氣作用,而不是用其解決輸水管道在正常供水工況下的負壓問題。進排氣管的功用與進排氣閥類似,但比進排氣閥更經濟、可靠。由于進排氣管不宜太高,故只能設置在正常運行工況下內水壓力較小的管段上,即一般只宜設置在有壓管道出口附近管段上。對于輸水管道中、前部位的某些局部駝峰管段,即使其在正常運行工況時的內水壓力較小,一般也不宜設置進排氣管,以免在水泵開啟時進排氣管內出現過大的水位波動甚至溢流。 5 進排氣閥的設計 進排氣閥的設計主要依據整個輸水管道系統的水力過渡過程計算分析。 本工程在樁號:-28.0,209.50,401.34,654.30,868.32,1 055.14,1 218.84,1 399 .84,2 195.71,3 740.33,3 888.33 m等處共設置了11臺進排氣閥。 6 結語 長管線供水工程的輸水管道設計布置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一般需經多方案的比較分析才能確定最佳的設計方案。不同的設計方案有時對水泵選型、工程投資、工程運行的經濟性和安全靠性都會有很大的影響。針對廬山蓮花臺水庫供水工程的輸水管道系統的有關特點,介紹在正常供水工況下駝峰管段出現負壓問題時采用增設無壓調節池方案的設計實例和設計點以及進排氣管、進排氣閥的設計布置情況。實際運行情況表明,上述設計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可供其他類似工程設計參考應用。 電話:(0519)5105150 收稿日期:200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