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公安廳
責任人:焦錦淼,馬林青,呂宏躍
完成時限:2017年3月底前,長期堅持
(三十)工商部門雖對正規加油站油品進行抽查,但對抽檢不合格的沒有采取有效懲罰措施。
整改目標:加強成品油市場監管,依法對油品不合格加油站從嚴處罰。
整改措施:
1. 加強成品油油品質量監管,加大油品質量抽檢工作,嚴厲打擊成品油質量違法行為,做到對油品來源查不清的不放過、違法事實查不清的不放過、處罰不到位的不放過。
2. 對抽檢不合格油品的加油站進行公開發布、及時曝光。
3. 加大執法辦案力度,建立完善大要案件掛牌督辦制度。
責任領導:徐濟超
責任單位:省工商局
責任人:馬林青
完成時限:立即整改,長期堅持
(三十一)2014年全省開始部署油氣回收治理工作,但完成時限一拖再拖,截至目前仍有近半任務沒有完成。
整改目標:全省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全部完成。
整改措施:
1. 開展現存合法加油站摸底排查,7762家全部完成油氣回收治理任務。對新發現的加油站,責令立即停業整改。
2. 2016年12月底前,全省2663輛油罐車安裝油氣回收裝置, 11輛老舊油罐車全部收回道路運輸證,退出運輸市場。
責任領導:翁杰明,張維寧,舒慶,徐光
責任單位:省環境保護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責任人:李和平,張瓊,劉偉,焦錦淼
完成時限:2016年12月底前
(三十二)2013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嚴禁新增鋼鐵產能,但永城市閩源特鋼2014年10月新建1080立方米高爐和60噸轉爐各一座,并于2015年建成投產。
整改目標:關停1080立方米高爐,完成產能置換。
整改措施:
1. 關停1080立方米高爐,制定關停設備監督方案,按月監督關停設備情況,確保設備封存完好。
2. 依法依規推進1080立方米高爐產能置換工作。
3. 做好職工安置和社會穩定工作。
責任領導:翁杰明,張維寧
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永城市政府
責任人:王照平,劉偉,李中華
完成時限:2017年4月1日前
(三十三)安陽市有關部門將匯鑫特鋼2臺不足60平方米燒結機違規認定為一臺111平方米燒結機。
整改目標:嚴格依紀依法處理,杜絕此類事件。
整改措施:
1. 對匯鑫特鋼燒結機進行重新核定,屬于淘汰范圍的堅決予以淘汰。
2. 對有關部門亂作為行為,予以嚴肅追責。
責任領導:王新偉
責任單位:安陽市政府
完成時限:2016年12月底前
(三十四)洛陽市洛鋼集團36平方米環形燒結機應于2011年前淘汰,但仍在生產。
整改目標:拆除落后生產設施。
整改措施:孟津縣成立洛鋼集團燒結機淘汰工作領導小組,專人駐廠,統籌推進,督促企業完成燒結機淘汰工作。
責任領導:劉宛康
責任單位:洛陽市政府
完成時限:2016年12月底前
(三十五)隨機抽查新鄉市水泥產能情況,就發現寰宇建材、金馬建材、原平水泥、天泰水泥等企業落后水泥磨機仍未淘汰到位,部分設備正在生產運行。
整改目標:淘汰寰宇建材、金馬建材、原平水泥、天泰水泥等企業落后磨機等落后產能。
整改措施:
1. 立即淘汰寰宇建材、金馬建材、原平水泥、天泰水泥等企業落后產能。
2. 結合產業發展方向,嚴格按照環保、能耗、安全、質量等標準,每年提出淘汰落后產能具體實施方案,分區域明確產能淘汰任務,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責任領導:王登喜
責任單位:新鄉市政府
完成時限:2016年12月底前完成4家企業淘汰,長期堅持
(三十六)2010年以來,全省煤礦環境恢復保證金僅使用約2億元,賬戶沉淀約28億元。截至目前,全省需修復治理礦山面積達8.11萬公頃,其中無主礦山2.78萬公頃。
整改目標:督促煤礦企業加快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減少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存量,實現煤礦地質環境應治必治、應治皆治。全面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責任,新建和生產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及時治理;“三區兩線”歷史遺留問題恢復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整改措施:
1. 改革企業已繳存保證金的使用返還方式,消化賬戶沉淀資金;允許煤礦企業集團在同一縣(市)行政轄區范圍內不同煤礦間調劑使用已繳存保證金,加快具備治理條件的治理項目盡快實施。
2. 制定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方案,開展“三區兩線”范圍內露天礦山開發及礦山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
3. 組織編制省、市、縣三級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規劃,對“十三五”期間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做出詳細安排。
4. 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詳細調查工作,系統查明在建礦山、生產礦山、廢棄礦山、政策性關閉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類型、分布、規模和危害程度,進一步明確各類礦山地質環境問題的責任主體。
5. 開展煤礦企業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義務履行情況專項核查,向社會公布應開展礦山地質環境工作煤礦及項目名單。
6. 督促各級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建立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庫。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