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加強了大氣污染防治。市政府印發了《天水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3-2017年度)》,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制定了《天水市大氣污染防治“2+10”工作方案》和《天水市推進大氣污染防治精準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對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先后完成了大唐甘谷發電廠兩臺機組的脫硝工程、電除塵設施提標改造工程、脫硫設施增容改造工程以及甘谷祁連山水泥公司、天水祁連山水泥公司脫硝改造工程等重點污染防治項目;開展了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督促我市兩家機動車環保檢測機構完成了尾氣環保檢測方法升級,對全市機動車檢測了尾氣并核發了環保標志,并淘汰了黃標車和老舊車輛3702輛。加強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各縣區城市污水處理廠陸續建成投運,全市設計日處理能力達到17.6萬噸,實際處理量達到8.6萬噸。以渭河及其主要支流為重點,認真開展了轄區內主要河流污染狀況調查,加強對渭河流域的環境監管整治,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我市與寶雞市、楊凌市、咸陽市、西安市、渭南市及定西市等六市一區政府簽訂了框架協議,發表了市長宣言,建立了聯動機制,有效控制了水環境污染。完成了天水長城果汁飲料有限公司、張家川縣鑫達礦業有限公司礦山廢水處理及循環利用等10余個水污染防治項目。完成了天水東部及五縣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開展水源地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取締所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的建筑和排污口,確保水源地環境安全。加強了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對全市固體廢物產生單位建立管理臺帳,督促中航天水飛機工業公司等4家企業對62噸含重金屬電鍍污泥委托省危廢處置中心進行了安全處置,支持天水風動機械有限公司建設廢乳化液集中處置中心,對全市廢乳化液、廢機油進行集中處置。
五、環境執法工作進一步強化。制訂下發了《關于加強環境執法工作的意見》和《天水市強化環境執法指導手冊》,全面實行“6+1”執法監管模式,建立完善了環境監管執法機制,在全市全面實施環境網格化監管,對全市85家重點監控企業完成分類劃分和升降級管理工作,每年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針對我市實際,開展了環保專項執法檢查、建設項目環境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輻射安全大檢查、醫療行業環保執法檢查、機動車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等一系列環保檢查。全市共處罰286家 ,罰款470.76萬元。認真做好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完成了重點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省、市、縣級備案工作。及時查處環境信訪案件。建立健全了12369舉報電話24小時接訪和信訪投訴夜查機制,開設了微信舉報平臺。全市共受理信訪案件2517件,做到件件有結果,事事有答復。
六、農村環保進一步推進。認真實施《天水市農村環境保護規劃》和《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爭取到國家和省級專項資金9471萬元、縣級配套資金899萬元,以農村垃圾、污水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為內容實施了150個國家“以獎促治”農村環境綜合(連片)整治項目,涉及兩區五縣52個鄉鎮150個行政村,覆蓋人口30.2萬人。市、縣區相繼出臺了后續運行管理辦法,靠實管護責任,落實了運行經費,確保了設施設備正常運行。開展了生態鄉鎮、生態村創建活動,制定印發了《天水市市級生態鄉鎮、生態村考核標準》,推進生態示范創建工作。全市新增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省級生態鄉鎮22個、生態村19個,市級生態鄉鎮25個、生態村28個。
七、全民環保意識進一步增強。每年開展 “6.5”世界環境日系列宣傳。利用報紙、短信、出租車LED屏、市區大型LED屏、環保網站等多種載體,廣泛宣傳環保知識,取得了良好效果。每年開展隴原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以大氣污染防治、水源地安全與保護等為主題,組織市內新聞媒體,對全市環境保護工作進行實地采訪,提高人民群眾環境保護意識。重點加大對新環保法的宣傳。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組織市、縣區分管領導和環保部門、重點企業負責人開展專題培訓,在秦州、麥積兩區租用6塊大型LED屏幕,連續一個月滾動播放新環保法解讀,累計播放1500余次;在天水日報開設專欄宣傳新《環保法》,并刊登了分管副市長學習體會文章;在市環保網站登載了新《環保法》全文及其解讀;利用手機短信平臺向全市群眾發送了新環保法解讀短信;在出租車LED屏循環播出新環保法內容,提高了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人民群眾參加和監督環保工作的意識不斷增強。
八、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完成了市級環境監測執法業務用房,市環境監測站已搬遷。市級安排各縣區監測能力建設補助資金200萬元,支持縣級環境監測站建設。目前,各縣區環境監測站都已建成實驗室,初步具備了一定的監測能力。認真實施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建設項目,建成投運了秦州城區、麥積城區以及麥積山背景點三個空氣自動監測站,對PM10、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六項指標進行監測。加強了縣區環境監察能力建設,增配了一批監察儀器設備。目前,各縣區環境監測站、監察大隊基本達到三級標準建設要求,正在申請省級驗收,同時加強業務培訓,積極選派業務骨干參加國家、省、市各類培訓班。認真開展技術大比武活動,提高環保隊伍業務水平,在2011年全省環境監測技術大比武中,市環境監測站取得了1個技術隊團體二等獎、1個站長隊團體三等獎和1個個人二等獎、1個個人三等獎的好成績,2名同志獲得甘肅省技術標兵稱號;在2012年全省環境監測、環境監察業務大比武活動中,市環境監測站取得團體三等獎、市環境監察支隊取得團體二等獎的良好成績,3人榮獲甘肅省環境監測“技術標兵”、2人獲得環境監察“業務標兵”稱號。在2014年環境監察業務大比武活動中,市環境監察支隊取得團體二等獎的良好成績,4人獲得全省業務標兵,4人獲得全省業務能手。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積極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杜絕了各類違法違紀現象的發生。
第三節 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二五”期間,雖然我市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新的進步,但是,與國家對環保工作的新要求相比,與人們群眾對環境質量的新期待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環境形勢不容樂觀。環境空氣質量受冬季燃煤鍋爐及春季沙塵天氣影響較大,城市管道天然氣實施和推廣范圍小,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得到改善,渭河部分區段及一些重要支流季節性污染依然突出,環境污染治理任務艱巨。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