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州環境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水業改革歷程,無論是1994年委托運營的聯合利華和路雪污水處理廠,還是2000年北京經濟開發區首個污水BOT項目,亦或是2003年聯合中信集團/城建集團中標的“鳥巢”項目,都極具代表性。
現如今,PPP進入緊縮后的新時代,一波以工程為導向的央企退下來后,有技術 、有經驗、懂融資、懂運營的民營企業即將上馬補位,而金州環境已做足準備迎接機遇。
縱觀水業改革20年,從九十年代末外資涌動、摸著石頭過河到國企、央企等資本力量紛紛涌入水務領域瓜分市場版圖,再到如今一大波企業延伸產業鏈,向固廢、環衛等跨界布局。
這期間,有的企業被收購退出市場,有的企業在尋求并且創造著藍海,有的企業占盡首發優勢一度成為市場的“風向標”、幾經沉浮、苦練內功搶灘環境產業下一個藍海,金州環境集團便是后者。
談起金州環境,不得不提起金州環境集團董事長蔣超。30多年來,不僅帶領金州環境從小公司做到大公司,從事諸多首屈一指的環保項目,還為環境產業培養過大批人才,被譽為環境產業“黃埔軍校”的校長。
從左至右依次為: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湯浩、金州環境集團董事長蔣超、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薛濤
首發優勢,水務市場化改革的“縮影”
回顧水業20年改革歷程,無法忽視金州環境集團的引領作用。早在2007年,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曾撰文《城市水業的專業化運營之路》,高度評價金州環境的首發優勢。他提到,“作為民營環保企業的先行者,金州環境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水業發展歷程,是水業改革的“縮影”,這種努力和先知先覺為行業留下寶貴的經驗財富。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環保產業還處于萌芽階段,很多市場化模式并未得到實踐,留美回國的蔣超創辦金州環境開始一系列的探索與嘗試,1988年與南通自來水公司合作,參與中國第一例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建成的南通狼山現代化水廠,從那時起金州環境開始了政府貸款咨詢代理業務,成為最早進入中國開展政府貸款業務的公司。
在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初期,工業廢水由工業企業自行處理,市政污水由城市政府建設運營,留給市場的是一點設備采購,金州環境敏銳嗅到商機,開始由政府貸款咨詢業務向環境設備提供商轉變。
隨著中國建設環節展開,工程和設計環節進入市場。90年代初期萌芽一批環境工程公司,業務涉及市政及工業廢水的設備集成和工程總包。金州集團先后成立的金州工程、建工金源、太平洋等公司,便是環境工程領域的優秀代表。
1994-1997年,專業環保公司逐漸成長承擔運營任務,而建工金源是最早嘗試專業運營的企業之一,1994年開始,建工金源為和路雪公司提供污水處理的交鑰匙工程,工程完成后,有國際背景的和路雪委托建工金源運營,這也是早期環保企業專業化運營的“雛形”。
1997年專業運營資質的提議通過建工金源進入了國家環保局(現已更名國家生態環境部)的視野,1998年專業運營服務的資質合法化,包括建工金源在內的15家企業獲得了國家環保總局第一批專業運營資質。
2000年以后,環保運營資質以市場面貌出現在市政領域,專業服務逐漸從工業廢水向市政污水過渡。2000年北京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BOT項目,是建工金源規模化專業運營的衍生產物。
金州環境水處理代表項目圖
伴隨著水務改革市場化,金州環境圓滿完成四次升級跳躍,由政府貸款咨詢到設備集成轉到設計工程總包再到投資運營BOT項目,種種舉措都離不開創始人蔣超敏銳的商業模式和敢為人先的精神。
蔣超帶領的金州環境創造的輝煌歷史并未結束,還在續寫新的篇章。
金州環境從事的經典項目
PPP模式先行者,一舉拿下3個奧運項目
2003年,金州環境成功將水務BOT模式復制到固廢領域,投資建設北京首個高安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回想起高安屯項目,蔣超說道,起初金州環境只是做技術設備供貨廠商,2003年獲得項目開發權,2008年7月北京奧運會過后點火調試,2009年4月進入試運營,這中間經歷了許多波折,也曾遭遇過民鬧和鄰壁。金州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煙氣指標公開化、信息透明化等一系列舉措,頻繁接待政府、行業專家、臨近居民參觀考察,最終化解沖突和鄰壁。高安屯項目不僅使北京垃圾有了好的“歸宿”,也為后來垃圾焚燒廠消除鄰壁,快速發展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
緊隨其后,2003年金州環境一舉拿下國家體育場“鳥巢”項目、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奧運垃圾處理配套設施,轟動業界。以PPP模式投資建設"鳥巢",以政府代建制建設奧林匹克水上公園項目,并在兩大奧運場館中以創新技術完成水處理工程服務。在奧運垃圾處理方面,金州環境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環境保障服務商負責賽事期間生活垃圾和醫療廢物的收集與處置。
說到這,蔣超臉上露出笑容繼續說道: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與中信集團、城建集團組織聯合體,以公私合營PPP模式投資、建設國家體育場“鳥巢”項目,這是中國第一個采用PPP模式的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既節省政府投資,又便于“鳥巢”賽后運營和綜合利用。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