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黑龍江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呈送稿)

時間:2018-07-12 14:23

來源:黑龍江政府

評論(

  2.推進農村公共衛生廁所建設。加強常住人口1000人以上第一類、第二類整治村村委會、村民廣場、集市、中小學校、衛生院等人員密集活動場所公共衛生廁所建設,至少建設一座公共衛生廁所。

  3.推動畜禽糞污與廁所糞污一并資源化利用。具備條件的村屯可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管網或建設村莊集中收集系統和小型處理設施。以5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示范縣為基礎,采取糞污全量集中收集無害化處理還田利用或生產沼氣、分布式堆肥清潔還田、種養結合將污水肥料化利用等方式,開展畜禽糞污與廁所糞污一并資源化利用試點,逐步推廣經驗,擴大一并資源化利用范圍。

  (三)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1.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向農村延伸。加快城鎮和農墾、森工系統管理局、林業局(農場)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網延伸覆蓋,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的要提升向周邊農村輻射帶動能力,積極鼓勵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污水與城鎮管網并網收集,有效處理。

  2.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管控和分類處理。編制《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引導農民樹立節水意識,減少生活污水源頭排放。積極推廣低成本、易維護的污水處理技術,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各地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第一類整治村主要采用工程措施、氧化塘集中處理與生態措施結合、集中收儲外運等方式,第二類整治村主要采取集中或分戶收集處理方式,第三類整治村主要以土地生態利用方式為主。加快推進全省9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村屯生活污水收儲設施建設。

  3.開展農村重點河流整治和河塘溝渠清淤疏浚。集中治理水質較差的訥謨爾河、呼蘭河、拉林河、阿什河、肇蘭新河、穆棱河流域內鎮(鄉)和行政村污水,逐步恢復水生態。將重點河道、干支流農村垃圾整治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明確各級河長監管責任。加強河道水體清淤,積極開展行政村河塘清淤疏浚和黑臭水體治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

  1.推進通村通屯道路建設。在“村村通”基礎上,向“屯屯通”努力,統籌考慮與通村公路連接的村莊環路、出村入村道路、村內主干路升級改造,完成6000公里通村公路建設,實現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目標。加快推進人口規模較大的自然村通硬化路,通村組道路管理養護水平和路容路貌明顯改善。

  2.加快農村危房改造。推進綠色節能農房建設,推廣適用、經濟、美觀的農房設計理念,加強農村住房建筑風貌規劃指導,加大閑置安全農房盤活利用,全面完成14.5萬戶“四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統籌考慮改房和倉房設置、院落美化、入戶甬道硬化,就地取材,合理整修整飭。

  3.強化村莊公共空間整治。做好村莊公共空間規劃、設計,按照“一清理二拆除三整理”標準,開展清理庭院雜物、拆除殘垣斷壁和破陋舊(草)房、整理菜園糧囤柴草垛專項行動,定期組織村莊規劃執法檢查,堅決糾正私搭亂建、違規建筑行為。第一類整治村要達到街巷和圍墻整齊、無破損,破陋舊(草)房和違章建筑全部拆除,庭院整潔有序、無超高雜物,菜園規整統一,柴草垛出村;第二類整治村要保持街巷平整、有圍欄,破陋舊(草)房和違章建筑基本拆除,庭院干凈、雜物擺放規整。

  4.提高村莊綠化美化水平。利用閑置地、撂荒地實施造林綠化,開展環村路、主干道、隙地和溝渠綠化。鼓勵有條件的第一類、第二類整治村合理設置街景、小品和地名標識牌,努力建設優美宜居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條件的第一類村適度建設供村民休閑、游憩的公共綠地、公園。

  5.加強村莊傳統文化保護利用。完善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和傳統民居名錄,深入挖掘龍江鄉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開展傳統建筑保護和傳統民俗文化開發利用試點,加強傳統文化保護、利用和監管法規體系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第一類、第二類整治村建設集村史介紹、民俗展示、規劃公開、鄉風傳承、科普閱覽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文化館室,培育和發展特色旅游,提升村莊文化內涵。

  6.開展村莊公共照明示范。促進風電、光伏發電就地轉化利用,推廣使用新型節能路燈,開展常住人口規模1000人以上第一類、第二類整治村出入口、村內主干路、活動廣場、學校等重要場所公共照明示范村建設,逐步改善農村夜間出行條件。

  7.組織農村愛國衛生運動。在做好環境衛生日常管護基礎上,重視農民環境意識和衛生習慣的培養,定期進行愛國衛生宣傳教育,組織開展農村愛國衛生運動,專項整治村莊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

  (五)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和管理

  1.編制《黑龍江省村鎮規劃建設發展綱要(2018-2035)》。加強對全省村鎮建設發展趨勢預測和方向引導,規范全省村鎮布局調整,科學劃定未來村鎮建設發展分階段、分類別、分區域的任務目標和建設重點,加強對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的編制指引,合理調控建設規模,有效避免盲目過度建設。

  2.加快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統籌做好縣域村莊布局優化調整,合理確定永久保留村,積極合并空心村。堅持推行“多規合一”,確保建設規劃與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整治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充分銜接。確定縣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示范縣,加快推進全省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進度。

  3.加強規劃實施監管。強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嚴格控制農房、村莊基礎設施建設體量和建筑風貌,健全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筑查處機制。

  (六)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

  1.健全治理體系。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運維單位要分級分類制定有效措施。縣級全面建立縣、鄉、村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體系。完善村規民約,強化村民投工投勞、整治房前屋后環境和搞好庭院綠化美化等責任義務。

  2.創新整治模式。有條件的地區推行城鄉垃圾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的“四個統一”模式。探索推行環境治理依效付費的辦法,實現從“買工程”向“買服務”轉變。鼓勵農村“工匠帶頭人”、返鄉創業能人承接村內環境整治工程項目建設。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m.fun2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