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珠涇河生態修復項目:德國生態濕地技術“治愈”黑臭水體

時間:2018-09-10 09:18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易美麗

評論(

近日,昆山周市鎮珠涇中心河水體生態修復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進入運行調試階段,該項目不僅感官方面呈現一派生機盎然。與此同時,調試運營期,河道各斷面水質主要指標已基本達到地表水IV類水標準。

上半年,隨著2018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的結束,堪稱“頑疾”的黑臭水體治理又再次暴露出了諸多問題,而點狀問題背后折射出了我國環境治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歷史沉疴。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曾提出,接下來三年,我國的黑臭水體治理將步入“真治理時代”,而真治理呼喚系統化、生態化、智慧化的解決方案。

近日,昆山周市鎮珠涇中心河水體生態修復項目(以下簡稱“珠涇中心河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進入運行調試階段,該項目不僅感官方面呈現一派生機盎然:黑臭不見了,水清了,草綠了,魚多了,鳥來了。與此同時,調試運營期,河道各斷面水質主要指標已基本達到地表水IV類水標準。在全國上下“各顯神通”地尋找黑臭水體治理“妙方”的當下,以“生態化、系統化和智慧化”的整體規劃思路來治理“黑臭”的珠涇中心河項目無疑為探索解決綜合性水環境問題提供了范例。


生態濕地技術破解珠涇中心河“黑臭”難題

珠涇中心河位于昆山周市鎮,河東岸為珠涇村,西岸是新鎮社區,屬商業和居住的密集區域。2003年,新鎮撤并進入周市鎮后,原來的政府功能逐漸轉移,集鎮行政功能弱化,導致公共環境管理與城市配套設施等明顯滯后,在此環境下,曾經清澈明亮的珠涇中心河也陷入“黑臭”危機,演變為阻礙城鎮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負資產”。

為消除黑臭問題,珠涇中心河曾先后嘗試采用曝氣處理、微生物處理和小濕地等多種治理措施,但效果甚微,可見單靠某一項技術或設備無法實現黑臭水體的長效治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統性解決方案的制定迫在眉睫。

2018年初,在昆山周市鎮人民政府的力推下,以“生態濕地”為主流工藝的珠涇中心河水體生態修復項目開工,總投資約2000萬元,建設范圍為珠涇中心河總長1720米,兩岸涉及新鎮和珠涇村兩個社區,包括嘉裕花園、珠涇花園、黃埔家園、黃埔幼兒園、新鎮幼兒園、新鎮小學、新鎮中學、珠涇村、金龍新村、沿街商鋪上百家等,共涉及人口約1.6萬。沿河分布有43個排口,主要類型為合流排口、雨水排口、溢流堰排口等。按照要求,該項目以河道水質長期穩定達到地表IV類水標準為主要考核指標。

blob.png

項目主要采用德華生態的智能生態濕地技術,以“控源+生態治理”將垂直流生態反應床、表面流生態反應床、水平流生態反應床、飽和流生態反應床、截留濕地生態反應床等多種濕地技術等五大工藝組合成“兩點、一帶”的生態修復系統,最終實現點、面源污水的凈化和河道水體的調“活”。

8月底,歷時8個多月施工,該項目順利竣工驗收。感官方面,珠涇中心河呈現一派生機盎然:黑臭不見了,水清了,草綠了,魚多了,鳥來了。與此同時,水質指標上,截至2018年8月29日,項目放水滿10天,經過10天的調試運行,河道各斷面水質主要指標(DO、COD、氨氮、TP、透明度)已基本達到地表水IV類水標準。

對于項目的順利竣工,德華生態董事長杜建強表示,“眼見河岸白鷺飛,一番心血不白費”(詳請參見:學員隨筆:眼見河岸白鷺飛,一番心血不白費)。相信不出一年,整個珠涇中心河的生態功能性可以恢復,到那時,生態自身就會有自我修復、自我優化的能力,達到一種螺旋上升的穩態。而德華的生態設施將充當一個引子,帶動生態的良性發展,推動自然生態中的各種能量可以穩定地、健康地循環與流動。

blob.png

德國生態濕地技術助力解決中國式黑臭水體、建設美麗中國

今年6月,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也明確提出完成黑臭水體治理任務,要“加強沿河環湖生態保護,修復濕地等水生態系統;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等。” 生態濕地技術或將成為治理水體黑臭的一劑良藥。

據了解,涇中心河項目的主流工藝源自德國生態技術,項目不僅聘請了德國生態工程協會主席、德國首席工程濕地科學家Gunther Geller和國際水協水處理生態濕地專家組德國區負責人Heribert Rustige擔當指導專家,實施方面還依托了德國生態工程協會及其會員單位30多年深厚的生態工程專業積累。項目將德國人工生態濕地技術與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相結合,以期探索生態智能科技濕地解決水體黑臭的同時,實現科技、人文、教育等多功能性。

事實上,縱觀國際,德國已經是世界上公認的環境保護最好、生態治理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經過30多年的環保發展,德國在生態治理方面擁有了先進的技術、豐富的經驗以及成熟的發展模式。而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黑臭水體治理與生態工程的應用十分契合的一點是,兩者都需要基于整體思維實現“系統化、生態化、智慧化”。

Mr. Gunther Geller在接受中國水網采訪時表示,當前生態工程的任務已經從僅僅談技術、工程,轉到了智慧的信息質量管理。當生態整體規劃完成了,要落實整個規劃,包括設計、施工等,重要的不是技術如何做,最大的一個任務是信息和質量的管理。德華生態應用智能科技濕地技術治理昆山周市鎮珠涇中心河黑臭水體項目,就正在實踐這種整體規劃思路。

12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m.fun2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