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水治理·經典案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南湖水質改善工程治理效果凸現

時間:2019-01-14 11:55

來源:中科水治理

評論(

南湖是南寧市城區內最大的內湖。古時,它是茅橋江(邕溪水)舊河道,每當南湖逢邕江水漲,洪水倒灌進來,使城南受淹。唐景云年間(710年~711年)邕州司馬呂仁征集民工,在此興建分流蓄洪工程,聚水成湖,以減輕洪水災害。湖水淺干之處,又成了農田。新中國成立后,幾經疏浚,并沿湖植樹種花,逐漸建設成為風景區。

南湖也是一座飽受風霜的湖泊。當你第一次來到這里,你很難想象她最初的模樣,讓我們褪去眼前的美景,回到一年之前。一年前,這里還是水質渾濁,水體富養,水體發綠,水中藻類滋生,水中各項指標基本低于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Ⅴ類水標準,在大多數南寧市人的心目中,這片100多萬㎡的水域就像城市中的一塊瘡疤,是南寧市人民心中永遠的痛。但這里卻恰恰又是南寧市的心臟位置,為了能彌補對這片土地的傷害,也為了響應“中國水城”的建設規劃,決策者們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綜合確定了南湖生態改善項目的建設規劃方案,才有了今天南湖這般嶄新的面容。

現在的南湖是一個鳳凰涅槃后新生的湖泊。城市發展,環境先行。南湖水質改善項目于2017年11月開始施工,總投資2.4億元,經過南京中科人員以及各方人員為期一年多的辛勤治理,最終呈現出一幅“水清、岸綠、魚游、景美”的畫卷。

blob.pngblob.png

南湖水質改善工程亮點

駁岸建設、島嶼建設

南湖水質改善項目的亮點不僅體現在“水美”上,還體現在她的駁岸建設上。原先的駁岸為直立擋墻,且岸線直立生硬,不生態也不美觀,我們通過軟化環湖駁岸,種植各種挺水植物,來構建和豐富岸邊群落結構,不僅對水質具有一定凈化作用,而且還美化了岸帶,削弱了人工活動的痕跡,體現了“大道無痕”這一治理理念。

blob.png 

中湖駁岸

blob.png

下湖駁岸

南湖水質改善工程的另一突出亮點——島嶼建設,營造了適宜鳥類棲息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白鷺、麻雀、夜鷺等鳥類棲息島上,增加了南湖的生物多樣性,豐富南湖的空間景觀效果,打破了之前平淡呆板的格局。南湖生態島就像幾顆瑪瑙鑲嵌在南湖中,給南湖帶來一股勃勃生機。

blob.png

島嶼建設過程中

blob.png

島嶼建設效果

南湖水質改善工程的項目成果

南湖水面寬250-380m,長約3800m,常水位水域面積約107萬㎡,常水位高程保持在70.03m。

治理前:總體水質介于Ⅴ類和劣Ⅴ類之間,流動性差、呈輕度至中度富營養化狀態。南寧市環境監測簡報提供的2017年10月份南湖水質監測數據表明,南湖水體主要超標因子為總磷,總磷濃度為0.13mg/L(標準值0.1 mg/L);總氮1.3mg/L(標準值1.5 mg/L);全湖透明度在10cm-50cm之間,透明度較差。

blob.png

南湖治理前水面渾濁不清

blob.png

南湖治理前透明度較差

治理后:總體水質維持在Ⅳ類水以上,部分指標達到Ⅲ類水標準,呈中營養狀態。根據第一次考核指標監測數據表明:南湖水質主要因子,總磷為0.03-0.04mg/L;總氮0.63-0.9mg/;氨氮:0.178-0.229mg/。全湖透明度達到130cm,清澈見底。

blob.png

南湖治理后清澈見底

南湖水質改善工程的生態意義

南湖是一座有益于人民的湖。良好的水生環境改善了南寧市城市局部小氣候;成群的鳥兒與游魚增加了南湖公園的生物多樣性;秀麗的生態島豐富了南湖的景觀布局;駁岸的挺水植物宛如一個個婀娜的少女,在風中搖曳,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讓人身心舒暢,提升了南寧市人民的幸福感。

如今,泛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嬌嫩的沉水植物在水中搖曳生姿,她們婀娜的身姿將湖水染成碧綠,仿佛一湖翡翠隨風蕩漾,鳥兒在頭頂飛翔,魚兒在舟邊暢游,此情此景,給人一種世外桃源般的感受,讓人有種“不是神仙也是仙”的感覺。在湖上,你很難感受到人工的痕跡,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與和諧,充分體現了“師法自然,大道無痕”的治理理念。

blob.png

南寧晚報新聞截圖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m.fun2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