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MBR污水處理工藝方案改造思路有三個方面:
第一、污水廠預處理設施和污泥處理設施需要增容,利用現狀污水廠空地新建(見縫插針);第二、增加加藥處理設施和碳源投加設施,利用現狀污水廠空地新建(見縫插針);
第三、改造生物池和二沉池,滿足工藝及設備要求,采用MP-MBR工藝強化生物處理(挖潛增效)。
總平面布置圖:見縫插針,沒有新增土地
該項目用時八個月的時間改建完成,采用MP-MBR技術體現了以下六大優勢:
第一、工程出水水質優。經過調試運行后,改造后污水廠運行出水水質好,達到準IV類。
改造完成后出水水質數據
第二、污泥處理更穩定。根據成都地區生活習慣,廢水中存在較多的花椒粒等物質,不宜進到污泥后續處理中。工程中設置了直徑為1mm的精細格柵,提高了柵渣攔截率,減少污泥中的雜質,有利于污泥設備穩定運行。
第三、出水水質更穩定。在實際運行中,由于污泥處置設施能力有限,不得不將污泥留存在生物系統內,從而生物系統內污泥濃度不斷提高。傳統工藝在此種條件下可能會產生惡性循環,出水水質無法保障。采用膜系統過濾,可以保證出水懸浮物接近于0,有力地保障出水各項水質指標穩定達標。
第四、工程未新征用地。工程主要利用現有構筑物完成改造,利用現狀空地少量新建部分設施,無需新征用地。
第五、工程處理規模翻一番。由10萬m3/d擴大到20萬m3/d。
第六、施工周期短。從2015年10月動工,僅用了8個月時間,于2016年6月底完工并試運出水達標。
工程效果圖
段士倫介紹,該項目被成都當地媒體評價為“采用MP-MBR技術完成了該項目的改造,開創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工程的先河”,并將這種不新征占地、不停產實現處理能力翻番并提標到準IV類的模式稱之為“成都模式”。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