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五四”青年節這一天,嗶哩嗶哩發布的《奔涌吧,后浪》宣傳片,被熱烈討論,一下子就火了起來。于社會,后浪是發展中青年一代的蓬勃力量。于產業呢?哪些是環境產業的后浪呢?筆者認為,概念略不同,大概也可以劃定為產業中持續創新的力量。
“五四”青年節這一天,嗶哩嗶哩發布的《奔涌吧,后浪》宣傳片,被熱烈討論,一下子就火了起來。是啊,新生力量的朝氣蓬勃,本身就帶有誘人的魅力。
宣傳片中,演員何冰說道“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科技繁榮,文化繁茂,城市繁華,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享用,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
“熱血澎湃,激動還是激動”。很多看過宣傳片的人,都不禁這樣感嘆。
于社會,后浪是發展中青年一代的蓬勃力量。于產業呢?哪些是環境產業的后浪呢?筆者認為,概念略不同,大概也可以劃定為產業中持續創新的力量。
帶著優質資源,跨界進入的行業“新”人
5月6日,碧桂園中標壽陽縣城鄉環境衛生管理中心壽陽縣環衛作業市場化運作項目,又一地產巨鱷強勢來襲。但比起一年前萬科進軍環境產業的項目中標新聞,所帶來的產業連鎖反應,碧桂園的進入,似乎行業反應略微冷靜了些。
因為,這兩年,大巨頭盯上環境產業,畢竟是太太太常見了。
而類似這樣的力量,或許都可算得上是環境產業的后浪。“新鮮而有沖擊力”,也像一只大手加入了推動環境產業巨輪前行的隊伍中。
關于跨界者入局的報道和分析,中國水網曾做過系列文章總結(相關閱讀:【大盤點】818近年來那些跨界進入環保的“巨鱷”們(一);【大盤點】818近年來那些跨界進入環保的“巨鱷”們(二);跨界風起 盤點那些跨界布局危廢市場的硬核案例)。
從早期的中國中車、中國石化、中信、葛洲壩等國企巨鱷,到后來隨著PPP熱潮,而不斷涌入的中央級基建企業,如中鐵、中交、中電建等。而近幾年,我們發現,伴隨著環保需求的不斷釋放,環保領域越來越細分。更多的大巨頭企業有了對接環境產業的入口。
如近兩年來不斷涌入的地產大鱷們,雅居樂、萬科、碧桂園等均在其列。當然還有伴隨智慧環保概念,而不斷進入的互聯網巨頭們,如騰訊、阿里、百度等,前幾年就已經與水務領域的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此外,還有起家于電子業務的康佳、通信龍頭中國移動、民族的驕傲華為等等都紛紛扎堆參與環保。
這些外部力量的加入,加快推進了環境產業的發展。傳統的產業力量也從最初對跨界者的警惕和排斥,到了后來的歡迎和合作。
從近幾年的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多數跨界者也基本會選擇與專業環保企業合作,以此快速切入環保行業。環保企業也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選擇可以帶來更好助力的外部力量。遠的不說,僅這幾年快速進入的互聯網巨頭們,就為智慧環保的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
今年4月,阿里云與重慶水務集團宣布合作建設重慶智慧水務,實現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水務行業的深度融合。
而2018、2019年兩年間,瀚藍環境、首創集團等環保龍頭企業,也都分別宣布與阿里云達成合作。
其中,瀚藍環境與阿里云將把ET工業大腦引入環保行業。首創集團與阿里巴巴在北京阿里中心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了生態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結合各自產業資源、技術優勢與發展特點,在智慧水務、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社區及新零售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在2019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揭曉云直播現場,首創股份總經理楊斌表示,首創股份一直注重加大智慧環保領域的投入,通過平臺技術加關鍵技術相結合,實現了綠色技術、高效技術、智慧技術相融合的技術集成。形成包括信息化技術在內的9個專業化技術產品系列,先后設立和入股了華展匯元、華信數據、領圖科技、華高匯元、慧創等多家智慧科技企業。
不僅如此,一些早期的跨界者,在成功融合了產業力量完成轉型后,也成功躋身環保領域的領先位置。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地產領域佼佼者雅居樂,2015年,雅居樂看準危廢行業的窗口期,快速切入,成立雅居樂環保集團,主攻環保業務,聚焦固廢處理、生態產業園、智慧水務、生態修復等板塊。僅用4年多的時間,雅居樂環保集團在全國已經布局了45個環保項目,形成了綜合性和穩定性比較高的業務布局,這位后起之秀已經在行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今年,雅居樂環保集團總裁于吉福接受中國固廢網采訪時曾表示,“2020年,雅居樂環保集團對發展戰略進行系統的調整,目標是變危廢的一枝獨秀為以危廢為核心的多元化共同發展,‘以危廢為核心的多元化發展’將變為雅居樂環保集團的‘一盤棋’。”(相關閱讀:雅居樂環保于吉福:以 “一核四驅N翼”布局 實現環保行業彎道超車)
很多實踐的成功,印證了跨界力量帶給產業的新生機和新活力,正在不斷壯大產業隊伍,推動產業的更優化發展。
懷揣雄厚家底,整合民營優質力量的國資接盤人
從2018年開始,大型國企、央企入股環保上市民營企業悄然揭開大幕。在中國水網總結的2019年環境產業十大新聞中,“一大波國資入股,一大波領跑民企易主”就是其中之一。(相關閱讀:2019環境產業十大新聞)這一產業現象也延續到了今年,如去年成功引進中交集團的水務龍頭碧水源,也于今年3月,再次發布公告稱,中交集團擬定增入股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很多業內人士指出,受2018年金融環境收緊、以及PPP等產業熱潮后遺癥的影響,多數環保企業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尤其是環保民營上市企業。大批國企、央企在這一時間加速與民營企業的融合,不僅緩解了這部分企業發展的壓力,也是符合產業生態化發展需求的一種趨勢。
今年繼續蟬聯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的碧水源在經過2018年、2019年,兩年的調整期,目前已經實現了引進央企作為大股東,通過行業的協同,包括資源、人才、資金的協同,來實現再次突破。據其發布的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碧水源實現了營收122.55億元,同比增長6.4%。中國水網統計的139家環保上市公司的2019年凈利潤排行中,碧水源排在前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