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彬
廣州鵬凱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國彬闡述了城鎮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路徑的探索和實踐,鵬凱環境的衛星式污水處理系統利用就近取水原則,分擔污水總量,減輕管網壓力,采用衛星分布模式建設,合理利用稀缺土地,更少管網投入、更少提升能耗,實現污水就地資源化。鵬凱圓—裝配式污水廠開啟了工廠化預制污水處理系統的新模式,鵬凱環境提出的“工程設備化、設備標準化、運維智能化”的理念,更能適應環境政策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的要求。
韓瑾
北京中斯水靈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瑾分享了雙碳背景下污水處理資源化的數字迷宮解決方案,她介紹,VFL工藝抗沖擊負荷能力強,所有規模均無需調節池,無需深度處理。組合池出水穩定達到準IV類標準,減少了深度處理設備投資及運行費用。VFL有著實現污水資源化和節能減碳的運營優勢:能耗低、維護費用低、人工成本低、污泥產量低、無臭味、減少藥劑使用。
何琦
北京淶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何琦分享了硫自養協同反硝化脫氮(NSAD)技術在污水綠色脫氮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她提到,去除低碳氮比(C/N)水中硝酸鹽需求迫切,傳統技術難度大。淶澈科技的NSAD脫氮技術是一種非碳源依賴的生物脫氮技術,利用復合活性礦物合成一體化材料,在污水處理碳氮循環中引入硫循環,為反硝化過程提供多相電子供體,驅動硝酸鹽轉化成氮氣,實現高效且低成本脫氮。
蔣文化
蘇州蘇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蔣文化作了題為“雙碳目標下如何看MBR的長短板與破解之道”的發言,他提到,MBR工藝雖然占地面積小、出水水質優、抗水質沖擊負荷高。但是還存在膜使用壽命短、運行能耗較高、清洗維護麻煩的短板。蘇科-住友POREFLON? 膜具有抗污染性強、通量徹底恢復、智慧化運營的特點,有著“雙碳”目標下明顯的節能降碳效益。
水環境治理下的廠網河一體化系統性思考
廠網河一體化系統治理下,如何對治理管控、商業模式、技術保障等進行全局性思考?“十三五”城市水環境治理效果顯著,“十四五”斷面考核升級,城市水環境市場迎來哪些新需求?
曹業始
中持新概念環境發展宜興有限公司總工藝師,新加坡PUB(國家水管理機構)前首席專家曹業始介紹了改造當前國內下水道系統需要綜合考慮的四個因素,外來水、含外來水(混合)污水(污水廠)處理量、用水效率和污水收集率, 決定著污水的濃度和溢流量。流域管理的目標是以最低成本實現最少排放。應通過當地四個因素敏感度分析,進行技術和經濟多方案比較,,識別較易實現且經濟有效的方向、目標和行動的優先次序,制訂切合當地條件下最具成本效益的規劃。應積極、謹慎地重新評估下水道和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準則以及與含外來水污水處理有關相關政策和排放標等政策法規。
鄭洪標
武漢中儀物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洪標介紹了雙碳戰略下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思考與實踐。他指出,早期地下管線的修復建設中,采用開挖的方式,造成了“馬路拉鏈”現象,環境友好性差、施工成本高,嚴重影響市民的正常出行。原位固化法作為管道非開挖修復技術的主流工藝之一,在國內外應用廣泛,對比開挖方式,減少了90%以上碳排放。
呂永鵬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呂永鵬作了題為“源網廠河一體化治理下——蕪湖長江大保護項目探索”的發言。他提出,蕪湖市水環境治理以海綿城市理念引領,流域統籌、區域協調,系統調查、系統規劃、系統設計、系統評估;通過管網摸排摸清本底、新建管網完善污水系統、存量管網整治修復、污水廠提標改造、構建智慧廠網管控平臺、制定保障政策機制,促進城鎮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以及綜合利用,從而實現污水系統的提質增效總目標。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