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水處理領域,農村領域已經于2021年發布GB/T 40201-2021《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評價技術要求》,同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運行效果評價技術要求》、《城鎮污水MBR處理工藝系統運行效果評價技術要求》、《印染廢水深度處理系統設施運行效果評價技術要求》等國家標準均已報批。張曉昕表示,通過這一系列的國家標準,不僅能使環保設施滿足達標排放的要求,同時更期待環保設施能夠支撐國家“十四五”期間各項政策規劃的實施,以及更好的助力我國“雙碳”目標的達成。
《環保設施運行組織服務評價技術要求》國家標準,明確對環保設施運營企業或者服務提出要求。這項標準涵蓋水、氣、固以及修復、監測等領域,對組織基本能力即“人力資源及研發能力”、“污染物檢測能力”、“質量”、“環境和安全管理能力”以及設施運行效果,即“環保性能”、“資源能源消耗”、“技術經濟性能”、“運行管理”、“設備狀況”等進行評價考核。
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助力企業長遠發展
張曉昕介紹了我國標準的供給形式。她指出,2016年,我國進行了一系列標準化的改革,從之前采用單一的政府供給模式,向市場標準與政府標準二元供給模式轉變。共同供給的形式是由政府主導,保障基本、通用的國家標準,由市場自主制定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
對于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企業標準是非常理想的選擇和途徑,張曉昕指出,2016年新標準化法規定,企業可以自主制定和實施企業標準,鼓勵企業制定高于現行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具有企業競爭力的標準。企業只需要通過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http://www.qybz.org.cn/),將標準文本上傳公開即刻生效。
企業標準化的改革,使曾經相對繁瑣的登記、備案、審核制度變成為如今企業標準的自我公開、自我聲明的制度,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張曉昕指出,通過對企業上傳資料進行梳理和評估,發現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存下以下幾點問題:
一是存在企業公開的不是產品標準的情況。有的企業沒有正確理解標準和自我聲明公開政策的內涵,公開企業標準執行證書,還有的企業只公開了產品說明書或產品的設計圖紙。
二是沒有及時進行標準有效性確認。部分企業標準存在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強制性標準的情況,以及企業公開作廢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的情況。
三是企業標準長時間不進行修訂或者頻繁修訂。有部分企業3、4年不對標準進行修訂;有部分企業每當發現一個錯誤就去修訂標準,幾個月就發生變化。
四是部分產品、服務類別公開企業標準數量較少,水平不高。在2022年,1/3的重點領域類別該情況較為顯著,企業標準的領先引領功能還沒有充分體現。
為了推動和鼓勵企業去制定高質量、高水平的標準,2018年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8部委發布的《關于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的意見》,明確了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領跑者”制度被許多中辦、國辦的文件直接引用,包括2021年印發《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十四五”規劃。
“領跑者”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制定流程
“領跑者”制度基本思路是以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為基礎,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排行評估,如E20環境平臺、兩山標準化研究院,以及一些大學、檢測機構這樣的中立機構進行對比評價,發布企業標準排行榜,基于排行榜形成并發布“領跑者”名單,并進行動態調整,通過推動標準水平的提升帶動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如何進行“領跑者”制度的評審?張曉昕舉例,如國內共有100家攪拌機生產企業,其中60家企業制定了企業標準,40家企業公開標準,這些標準的質量如何需要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與比選。
第三方機構想要參與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的評估,首先需要選擇重點領域,如“環保產品—污水處理產品—攪拌機”,后制定評審方案,如由E20環境平臺制定攪拌機企業標準評價方案,后針對40家企業標準進行評選和排名,形成“領跑者”名單,最后進行公開發布和動態調整。
以2021年為例。每年4—6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征集當年企業標準領跑者重點領域的通知。張曉昕建議,企業可以先認真參考前一年的重點領域,范圍只增不減。若不在范圍內,需及時提出意見反饋。
根據反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會在當年6月底發布重點領域清單。2021年,根據反饋新增了93個重點領域,達到了202個。
在重點領域清單公開后,6-7月,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作為具體負責承擔企業標準領跑者工作的機構,會征集當年的評估機構及評估方案,如品類選擇了污水處理服務進行評價,由E20環境平臺制定評估方案,經過多輪的評審和審查,企業標準“領跑者”名單形成并在10月之前進行公式。張曉昕提到,為了保障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方案的公平性、科學性、公正性,建議以團體標準的形式來進行評估方案的制定。
成為企業標準“領跑者”,將獲得企業標準“領跑者”證書、企業標準“領跑者”標識、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得到企業標準“領跑者”平臺的驗證。目前,在全國范圍已經有超過20個省市、地區對于領跑者企業制定了獎勵政策,實質的經費補貼,同時在政府采購、招投標等工作當中給予額外的加分。
除此之外,“領跑者”制度作為市場監管總局的重要工作,每年都會進行大量深入的宣傳活動。如和新華網、人民網以及新浪等主流媒體進行密切合作,進一步擴大領跑者這一項工作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同時也會形成《中國企業標準“領跑者”發展報告》。
成為“領跑者”后,相關產品會出現在各大電商設置的“領跑產品專區”,在線下設備和技術展覽上,也會設置領跑者的單獨區域。在每年的年底,會舉辦“領跑者”主題大會,邀請相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發布當年領跑者的入圍企業,并且頒發相關的獎狀和證書。
“2020年,環保產業正式進入領跑者時代,經歷了兩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在污水、固廢、大氣治理方面產生許多‘領跑者’企業”,張曉昕表示,“領跑者”團標為各類環境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是中國環保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通行證,也讓優秀企業在提供高質量供給的同時,進一步獲得了豐厚的利潤和發展機會。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