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山東濰坊臨朐第一污水處理廠BFM深度脫氮除磷項目
推薦單位: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工藝技術設備總包
項目所在地: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
項目概況
臨朐縣第一污水處理廠始建于2005年,處理規模6×104 m3/d,核心生化工藝為百樂克,出水達到GB18918-2002一級A標準。根據《山東省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方案》,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主要指標需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IV類標準,其中TN≤12mg/L,因此需對污水廠進行提標改造。核心是強化系統的TN去除能力,同時提升其他指標的達標保障率。本項目面臨用地緊缺、重點水質達標率低、可借鑒案例較少等難題,最終采用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生物集效工藝(BFM)予以實施。
新建BFM設計噸水占地僅為0.03m2/(m3·d-1),實現了廠內土地的存量挖潛,進水水質波動沖擊的情況下,實現了出水水質穩定達標,為污水廠提標改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示范意義
本項目基于BFM工藝實現了對于傳統活性污泥法的顛覆和替代,以流化床生物膜法為核心,解決傳統污水處理設施占地指標高、能耗高、難運維的關鍵問題,推動污水處理朝向集約化、低碳化和智慧化方向發展,緩解了污水處理廠等城市基礎設施土地占用與城市精細化發展用地的矛盾,實現城市土地資源由“增量擴張”到“存量挖潛”的轉變。高標準出水推動了當地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質量恢復進程,助力山東省“兩個清零,一個提標”目標實現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BFM生物池投加新懸浮載體,一周后懸浮載體即有淡黃色生物膜附著,項目穩定運行階段進水COD、NH3-N、TN、TP、SS分別為16.72~37.34、0.22~4.19、9.70~14.15、0.03~0.42、6.79~9.54 mg/L,進水水質較大波動,經BFM工藝處理后分別降至16.59~21.89、0.03~0.13、7.15~9.04、0.02~0.10、3.24~6.51 mg/L,穩定優于“準Ⅳ類”排放標準。BFM生物池懸浮載體生物膜好氧區硝化菌和缺氧區反硝化菌的相對豐度分別達到7.77%和16.5%,實現了功能菌群的高效富集,為高標準出水奠定了微觀基礎。智水優控系統的加載實現了系統的智慧化控制,在高標準基礎上實現節能降碳。
(2)社會效益
本項目應用BFM技術實現集約化建設,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解決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與占地限制的問題,緩解了城市發展與土地資源的矛盾;BFM高標準出水實現了水環境質量的改善,提高了城市人居環境質量,改善了臨朐縣的外部形象和投資環境,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生態效益
本項目出水穩定優于“準Ⅳ類”排放標準,極大的改善了周圍水體環境質量,對當地水污染治理、流域水質保護和生態平衡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助力彌河生態景觀休閑帶的建設和“生態臨朐”的實現。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生物集效工藝(BFM)。
(2)工藝/裝備原理
BFM生物集效工藝是基于流化床生物膜法的集約、低碳、智慧型污水處理脫氮除磷工藝系統。該工藝以生物膜法為核心,不富集活性污泥、不設置污泥回流,實現了對于傳統活性污泥法的顛覆與替代。依托生物膜對于微生物專性富集培養的優勢,實現了硝化菌、反硝化菌、厭氧氨氧化菌等專性功能菌群定向調控和成倍富集,富集效率達到活性污泥法的10倍以上,克服了傳統活性污泥系統生化效率低、占地大等問題,實現生化效率的大幅提升和污染物的穩定去除,降低了土地占用。系統構建了“自養厭氧氨氧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異養反硝化”的多途徑聯合脫氮體系,降低了運行成本,可實現氨氮、TN分別低于0.5mg/L、5mg/L的高排放標準。針對脫落生物膜的膜水分離和高效除磷,創新研發了專用技術裝備,提高了藥劑利用效率和核心裝備使用壽命,可實現SS≤6mg/L、TP≤0.05mg/L的應用效果。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