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圭白院士七十壽辰慶賀會于2001年9月25日下午在哈爾濱華融飯店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楊士勤、黨委書記李生、黨委副書記孫和義教授、副校長景瑞教授、副校長歐近萍教授、副校長王福平,黑龍江省教育廳章寶忠副廳長,沈陽建工學院董輔祥教授、李先生的學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杰教授、李先生的學生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曲久輝研究員、《中國給水排水》執行主編丁堂堂、《給水排水》主編關興旺、《中國水網》總編何壽平,以及李圭白院士的好友、學生、家屬共120多人。
會議由崔福義教授主持,劉燦生教授祝詞(全文另發),領導、來賓、李先生的老師、同學及李院士的學生代表致辭祝賀李圭白院士七十壽辰,對李先生數十年來為我國水處理科學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表示了敬意,對李老師嚴謹的治學精神,勇于開拓創新的學術造詣都作出了很高的評價。并祝愿李老師健康長壽,為我國的水處理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未能到會祝賀的單位、團體、國內外友人、學生紛紛發來賀電、賀信。
賀李圭白院士七十壽辰的祝詞
尊敬的李圭白院士:
尊敬的院士夫人杜魁元女士:
尊敬的學校、學院領導:
各位老師、各位來賓和同學們:
今天是李圭白院士的七十壽辰,首先讓我代表李圭白教授的學生,350名研究生和1200名本科生對先生的七十歲壽辰表示熱烈的祝賀,祝先生健康、長壽、快樂!
李土白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給水排水學科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他將全部的精力和智慧傾注于我國的給水排水事業,為我國的給水排水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師從先生較早,是他的第一批研究生,而且在研究生之前的1972年就跟隨先生從事科研工作,對先生的學術思想、學術體系的形成、先生的思維方法、先生的為人以及為科學的獻身精神都深有所知,深有感觸。
70年前地下水除鐵技術在我國是空白,除鐵是一個難題,含鐵地下水分布很廣,在我國18個省、市的地下水中都含有鐵質,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和身體健康和工業生產。先生和其他老師帶領同學在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地現場進行大量的實驗成績研究,引入了接觸催化理論和技術,開發出高效接觸催化除鐵除錳新工藝。這種工藝簡單、有效,曾在全國80%以上的地下水除鐵水廠得到推廣,失去了我國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的發展,使我國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的發展,使我國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進入世紀先進行列。
80年前先生主要研究地下水除鐵除錳、高濁度處理、水的過濾技術等。隨后,開始進行飲用水除污染、水的凝聚和助凝、凝聚和絮凝過程控制等的研究。他在科研過程中,力求站到科技發展的前沿,研究和開發最新技術,還注意結合實際,同時,先生在成果推廣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在飲用水除污染領域,國外采用臭氧活性炭法,價格昂貴,難以在我國推廣。先生提出應用高錳酸鉀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機污染物,對致突變物質非常有效,開發出高錳酸鉀除微污染新工藝,為我國進行飲用水除污染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凝聚和絮凝是水處理中應用最廣的方法,由于影響因素多而難于自動控制。先生領導下課題組及時抓住了這個前沿課題開展研究,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流動電流檢測儀,使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并且將顆粒在線檢測技術引入凝聚和絮凝控制開發出一種絮凝粒子檢測單因控制法,這是一項重要的發明成果。適用于給水、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過程。從而解決了混凝和絮凝的智能控制的最關鍵性問題。
先生是教育家,55年開始在哈工大任教,56年編著了哈工大第一本給排水講義《工業給水》,編譯了《蘇聯給水處理最新技術專題報告集》,這是當時最系統、理論最完整的給水排水教材。他講課認真、精彩,課程自成體系,并且他能將在科學研究中得到的新概念、理論和成果的深刻理解滲碳透到講課中,他把數學、流體力學、物理化學、表面化學等理論用來推導和演繹,令研究生們耳目一新、嘆為觀止,驚訝我們的學科居然有這么深奧和完整的理論。同時,他經濟與同學座談對科研的體會,介紹科研路線和思維方法,啟發和培養同學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幾十年來,他的學生人才濟濟,桃李天下,有些已成為了著名的專家,學者。
先生筆耕不輟,發表了《地下水除鐵除錳》等學術專著3部,論文近二百篇,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等各類獎項,為我國水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先生涉獵廣泛、思維敏銳、強聞博記、崇尚自然,不僅學術、事業有成,而且他的育人上授業解惑、為人師表,在人品上虛懷若谷、淡泊名利,學術上孜孜探索、一絲不茍,做事上務實敬業、踏踏實實,都是我們的榜樣。
現在,先生依然工作在科研和教育的第一線,依然在指導博士生、著書立說、戊筆耕耘。為發展21世紀的水工業,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不似夕陽,一片燦爛。
今天是李先生七十大壽,讓我們共同祝李圭白院士,我們尊敬的師長健康、長壽、快樂。
李圭白先生的學生代表
劉燦生
2001年9月25日《給水排水》主編關興旺、《中國水網》總編何壽平,以及李圭白院士的好友、學生、家屬共120多人。
會議由崔福義教授主持,劉燦生教授祝詞(全文另發),領導、來賓、李先生的老師、同學及李院士的學生代表致辭祝賀李圭白院士七十壽辰,對李先生數十年來為我國水處理科學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表示了敬意,對李老師嚴謹的治學精神,勇于開拓創新的學術造詣都作出了很高的評價。并祝愿李老師健康長壽,為我國的水處理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未能到會祝賀的單位、團體、國內外友人、學生紛紛發來賀電、賀信。
賀李圭白院士七十壽辰的祝詞
尊敬的李圭白院士:
尊敬的院士夫人杜魁元女士:
尊敬的學校、學院領導:
各位老師、各位來賓和同學們:
今天是李圭白院士的七十壽辰,首先讓我代表李圭白教授的學生,350名研究生和1200名本科生對先生的七十歲壽辰表示熱烈的祝賀,祝先生健康、長壽、快樂!
李土白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給水排水學科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他將全部的精力和智慧傾注于我國的給水排水事業,為我國的給水排水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我師從先生較早,是他的第一批研究生,而且在研究生之前的1972年就跟隨先生從事科研工作,對先生的學術思想、學術體系的形成、先生的思維方法、先生的為人以及為科學的獻身精神都深有所知,深有感觸。
70年前地下水除鐵技術在我國是空白,除鐵是一個難題,含鐵地下水分布很廣,在我國18個省、市的地下水中都含有鐵質,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和身體健康和工業生產。先生和其他老師帶領同學在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地現場進行大量的實驗成績研究,引入了接觸催化理論和技術,開發出高效接觸催化除鐵除錳新工藝。這種工藝簡單、有效,曾在全國80%以上的地下水除鐵水廠得到推廣,失去了我國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的發展,使我國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的發展,使我國地下水除鐵除錳技術進入世紀先進行列。
80年前先生主要研究地下水除鐵除錳、高濁度處理、水的過濾技術等。隨后,開始進行飲用水除污染、水的凝聚和助凝、凝聚和絮凝過程控制等的研究。他在科研過程中,力求站到科技發展的前沿,研究和開發最新技術,還注意結合實際,同時,先生在成果推廣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在飲用水除污染領域,國外采用臭氧活性炭法,價格昂貴,難以在我國推廣。先生提出應用高錳酸鉀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機污染物,對致突變物質非常有效,開發出高錳酸鉀除微污染新工藝,為我國進行飲用水除污染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凝聚和絮凝是水處理中應用最廣的方法,由于影響因素多而難于自動控制。先生領導下課題組及時抓住了這個前沿課題開展研究,研制出我國第一臺流動電流檢測儀,使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并且將顆粒在線檢測技術引入凝聚和絮凝控制開發出一種絮凝粒子檢測單因控制法,這是一項重要的發明成果。適用于給水、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過程。從而解決了混凝和絮凝的智能控制的最關鍵性問題。
先生是教育家,55年開始在哈工大任教,56年編著了哈工大第一本給排水講義《工業給水》,編譯了《蘇聯給水處理最新技術專題報告集》,這是當時最系統、理論最完整的給水排水教材。他講課認真、精彩,課程自成體系,并且他能將在科學研究中得到的新概念、理論和成果的深刻理解滲碳透到講課中,他把數學、流體力學、物理化學、表面化學等理論用來推導和演繹,令研究生們耳目一新、嘆為觀止,驚訝我們的學科居然有這么深奧和完整的理論。同時,他經濟與同學座談對科研的體會,介紹科研路線和思維方法,啟發和培養同學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幾十年來,他的學生人才濟濟,桃李天下,有些已成為了著名的專家,學者。
先生筆耕不輟,發表了《地下水除鐵除錳》等學術專著3部,論文近二百篇,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等各類獎項,為我國水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先生涉獵廣泛、思維敏銳、強聞博記、崇尚自然,不僅學術、事業有成,而且他的育人上授業解惑、為人師表,在人品上虛懷若谷、淡泊名利,學術上孜孜探索、一絲不茍,做事上務實敬業、踏踏實實,都是我們的榜樣。
現在,先生依然工作在科研和教育的第一線,依然在指導博士生、著書立說、戊筆耕耘。為發展2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