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南海區綠化工作和污水處理廠建設會議上,副區長馮永康代表區政府分別與各鎮街簽訂污水處理廠建設責任書,落實責任目標與任務,今年,南海將完成8家污水處理廠及其管網配套建設,為活化水資源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010年日處污水43萬噸
南海區地域面積105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26家(包括獅山人工濕地)。其中,11家已建成投產,4家在建、4家進行前期工作;大瀝城西污水處理廠、官窯污水處理廠等7家處于規劃階段。預計2010年可建成污水廠處理能力為43萬噸/日。
目前,南海部分河涌水體變黑發臭,污染程度不斷加深,水質性缺水范圍不斷擴大,威脅群眾的生產生活。河涌污染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農業污水,其中生活污水占排污量的70%以上。南海區八大水系不同程度受污染,為凈化水環境,活化水資源,建設污水處理廠刻不容緩。
今年建成八污水處理廠
南海今年污水處理廠建設的目標是重點完成在建或前期工作的污水處理廠,包括里水城區污水處理廠、鹽步污水處理廠、平洲污水廠二期工程、三山污水處理廠、丹灶城區污水處理廠、九江污水處理廠、獅山西北污水處理廠、獅山科技園人工濕地、松崗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收集管網建設,2008年底前建成投產。同時,按計劃分步開展佛山水道綜合整治和南海區內河涌綜合整治。
今年,南海區重點實施的截污工程包括桂城疊滘片截污二期工程、桂城石石肯 片截污管網工程、羅村西隆片區污水管網工程、大瀝南部片區污水管網工程、大瀝花地河截污管網工程等。
試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
區市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開始,南海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試點工作,并通過成功的試點進行推廣應用。對人口密度不大、分布不均的自然村,引導其盡快建立簡易、臨時的污水處理裝置或人工濕地,就地處理,截斷河涌污染源。對人口連片集中分步的工業園區、城區,今后在報建或建設時,強制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實施排水許可制度,實行雨污分流,引導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入收集管網,輸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
編輯:肖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