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會”剛剛結束的時候,第十六屆“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一屆“中國水周”接踵而至。1993年聯合國確定3月22日為世界水日,1994年水利部確定3月22日至28日為中國水周。此后每年都會確定一個關注水資源的主題,2008年我們的主題是“發展水利,改善民生”。2008年“兩會”的一個突出主題是關于民生問題。這不是巧合,這說明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
改善民生呼喚水利發展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解決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與民生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飲食安全、健康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善民生,維護健康,必須發展水利。
湖南省水利工作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遠不能高枕無憂,還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對民生的影響極為關鍵。如防汛抗旱方面,防災減災能力仍然薄弱,每年的水旱災害仍然給國民經濟和工農業生產造成巨大損失,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特別是每年的山洪災害中,因災死亡的例子幾乎年年都有;6000多座病險水庫還沒有全部得到治理,成為防汛抗災時壓在人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農業灌溉方面,農田水利設施脆弱,糧食生產安全得不到保障;水資源管理方面,水污染嚴重,水環境惡化,大部分河段水功能退化,飲水安全受到威脅,近年來還連續發生了一系列嚴重水污染事件等等。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水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質量的生活不僅需要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還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需要衣食無憂,還需要藍天碧水。因此,水利不僅要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要為改善民生發揮重要作用。
進一步加快水利發展步伐
新形勢對我們提出了新要求。水利工作必須切實加快發展步伐,更好地服從服務于改善民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必須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推動水利走上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道路,加快推進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的轉變,努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使人人共享改革與發展的成果。水利廳黨組已經提出今后一個時期湖南省的水利工作要圍繞健全防洪減災、水資源配置、水資源保護和水行政管理四個體系開展,這一工作思路是務實的,也是符合省委、省政府又好又快的發展思路的。
水利工作要逐步實現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在防汛抗旱上堅持兩手抓,實現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轉變、單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轉變;在水資源管理上,強調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突出水資源配置、節約和保護,圍繞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實現的水利問題,切實加大工作力度,解決好水利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
抓好當前水利工作
認真做汛前準備,抓好防汛抗旱的各項工作。水情是湖南的基本省情,水患是湖南的最大憂患。防洪減災仍然是當前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務,要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加強督查,以扎實的作風,充足的準備迎接可能到來的大洪水,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同時積極做好冰災后的重建工作。抓住當前的重大機遇,加速推進洞庭湖綜合治理。圍繞解決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區域和重點,加快病險水庫治理和山洪災害防治。爭取5年時間對湖南省現有的5621座病險水庫進行一次全面的治理,加快32個重點縣和1.8萬個重點村的防御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注重城鄉供水水源的安全,抓好人飲安全工作。要采取措施,優化水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水資源綜合效益。一是確保飲水安全。飲水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要抓住國家重視農村飲水安全的機遇,整合資源,優先解決好15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同時抓好城鎮水源建設。二是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做好全省水資源綜合規劃,研究制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控制性指標,推進"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剛才,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同志發布了《湖南省用水定額》,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推行。三是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步伐。四是加強枯水期水資源調度,維系河湖健康。
加強水資源保護,促進節水減排。切實加強水污染防治,確保清潔水源。要嚴格水功能區管理,根據河道納污能力,加強工業點源和農業面源的治理,實現達標排放,嚴格取水口、排污口的管理。繼續完善以水功能區管理為重點的水資源保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地下水管理制度。加快水生態保護工程建設,重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萬平方公里,抓好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示范點建設。加強水監控體系建設和調度。逐步建立以流域為單元的服務于防汛抗旱、水資源、河道、水土保持和水能資源管理的監控系統,建設和運用好四水和其他重要河段干旱期水資源調度系統,抓好全省重要河流水資源質量和主要供水源質量實時監測和定期通報。加強水生態監測與預警系統建設,建立生態用水保障機制。
加快建立水利良性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完善各類水利規劃,健全水法規體系,加快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逐步加大政府公共財政對水利的投入力度。繼續大力發展“四種水利”,廣泛吸納各種社會資金參與水利建設;進一步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水價形成機制等項改革,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加快水利經濟發展,增強水利發展后勁。
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各級水利部門的積極努力,也需要各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各部門要積極支持,團結協作,形成合力,要共謀水利大計,共促水利發展,以水利的大發展來切實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