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LO(路透社)- 19世界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小說孤星淚中這樣寫道:“下水道的歷史反映著人類的歷史。下水道就像一個城市的良知......下水道就像一個批評家。 它反映出了城市的一切。”
城市排水系統建設,全球做的并不好,目前全世界僅3/10的人口擁有公共排水系統。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聯合國2015年衛生安全的計劃目標漸漸變得難以實現。盡管如威立雅和蘇伊士這種大公司在中國等國家獲得了許多城市修建污水處理廠的大合同。
而專家稱,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尤其是減少貧困農村地區因不清潔水導致的疾病的方法,可能蘊含在全新且高效的開發自然資源方法中,例如:通過植物或土壤中的細菌處理垃圾的方法。
在這些創新性的計劃中包括在肯尼亞Mombasa地區的一個監獄建造一個用來處理4000名犯人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系統,之前這些未經處理的污水被直接排放到一個小溪中。此外還有在南非,正在一些池塘中培養可以凈化污水并可以用來做肥料的藻類。
“在發展中國家,大約90%的生活污水和70%的工業污水未經處理就排放掉了。”聯合國環境項目署負責人Achim Steiner稱,“我們要認識到濕地、池塘、沼澤在水凈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污水問題常常被人們忽視。”
聯合國制定了一個千年計劃,到2015年將全世界缺乏基本安全衛生設施的人口的數字減少一半。現在,這個數字占全世界人口的40%,即26億人。“目前,非洲可能是情況最危急的地區。”Steiner稱。 從2007年的項目進度看,離所制定的全世界安全衛生目標進度相差6億人。而2008年是聯合國衛生年。
法國威立雅,世界最大的上市水務企業,稱目前其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項目進展最順利。 而在非洲,威立雅目前最大的合同是摩洛哥3個城市的供水及衛生設施,合同總金額22億歐元(33.8億美元)。“在很多國家,衛生條件對健康的影響被過低地估計了。”威立雅國際組織關系負責人Peirre Victoria稱。
聯合國有調查數據顯示,平均每20秒鐘就有一名兒童因為拙劣的衛生條件死亡,這意味著每年有150萬兒童因為腹瀉或霍亂等可避免的疾病死亡。
“在許多國家,我們對于政治家們在水問題上關心的缺乏十分失望”,Victoria這樣說, “我們十分希望在發展中國家簽訂更多的項目,但是,我們需要他們在合同上、法律上、以及財政上提供保證。”
對許多國家和地區來講,配套完善的管網、污水處理廠的城市排水系統的價格是十分昂貴的。2008國際衛生年的標志是一個在地面挖出的坑上修建的簡易廁所,這顯示了國際對解決安全衛生問題的目標已經十分簡單而實際。
舉一個低成本項目的例子:日前,肯尼亞Mombasa地區的Shimo La Tawa監獄的犯人們將開始建造一個用于處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濕地,該實驗項目預計投資僅為117萬美元。
聯合國環境開發項目非洲地區經理Peter Scheren這樣評價:“該技術在建造和維護上費用十分低廉”。該項目計劃中還包括一個養魚場(55米長,9米寬,2米深),由經過兩個人工濕地凈化后的污水飼養。該項目是切實可行的,喂養出來的魚可以供給監獄犯人或出售。 Peter Scheren稱:“這種人工濕地也有其他一些好處,在Tanzania項目中濕地上長了許多可用于裝修房頂或裝飾用的植物。”
許多科學家認為像濕地、森林、紅樹林這樣的自然系統所能創造得價值比開發成農田所能創造的價值更高,因為這些自然系統可以提供人類免費的食物、水凈化功能以及建筑材料。
“從實現衛生目標角度講,我們最好讓大自然站在我們這邊”Dag Hessen這樣說。Dag Hessen是Oslo大學的生物學教授。
UNEP的Steiner也說世界急需對自然界的水循環系統有一個更好的認識,我們正處于由人類活動造成的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下,而這將幫助我們更好的進行水管理。全球氣候變暖更加惡化了全球幾百萬人的水短缺問題,如非洲紅樹林生態的惡化、喜瑪拉雅山脈冰川的融化(印度和中國的大片農田灌溉依靠喜瑪拉雅山脈冰蓋的季節性融化)等。
聯合國預計有100億美元預算來實現2015年的全世界衛生目標。 并且在衛生上每投入1美元都可以獲得7美元其他方面的收益,很大部分因素是緣于減少了疾病。
2006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在擁有大量援助的國家中,大約5%的海外援助被投入到水及衛生領域,約30-40億美元每年。 但伊拉克的投資除外,并在近期有下降趨勢。
許多投資人曾經認為水務領域的投資風險過大,部分因為嚴重的融資問題,自70年代起,衛生領域的投資就進入了“冰河時期”。目前,許多企業已開始關注水及衛生領域的市場及利潤。
Goldman Saches集團預期了未來水務領域的發展-從飲用水領域到污水處理領域。他們2007年12月份的報告中提到:在富有國家如美國,水及污水設施的升級改造將會帶來4-5%的市場增長;在中國這樣的國家中,未來5-10年,新設施的建設將會帶來市場10-15%的增長。從長期看來,全球水業將會發展成為一個求過于供的市場,水處理設備、以及服務市場將會被少數跨國公司壟斷,如:GE, ITT, Danaher以及Siemens”
蘇伊士也稱他們在許多城市獲得了成功,如:Buenos Aires, Casablanca, Jakarta, 和La Paz等。 在2006年以前的13年中,據估計蘇伊士集團已幫助530萬人口獲得了安全供水網絡。 (中國水網 沈劼編譯)
編輯:沈劼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