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傅濤主任、高士國總工、劉文君教授
中國水網編者按:
“環境講壇”是清華大學環境系、中國水網和搜狐公益聯合主辦、首創股份協辦的面向公眾的行業宣傳活動。這個活動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地舉辦了五期,活動目的是希望把環境問題的解決,從原來的局限于內部的、行業的專業性的討論,向社會擴散,能夠達成共識,能夠得到社會的理解,得到公眾的理解。活動立足清華大學這個平臺,然后邀請行業里一些著名的專家、學者,用深入淺出、跟大家交流的方式,向社會傳播環境領域的一些基本認識和想法。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主辦方特地邀請了媒體的參與。中國水網是專業性的媒體,受眾大部分是行業內的人。為了很好地跟社會交流,活動也得到的搜狐網的支持,以及另外30家主要媒體的積極參與,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8月21日上午,由清華大學環境系、中國水網和搜狐公益聯合主辦、首創股份協辦的第五期“環境講壇”開講。本期講壇的主題是供水安全問題,為什么設立這個主題呢?環境講壇主持人——清華大學環境系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總編傅濤說,今年2月份以來,先后在江蘇鹽城、湖北南漳縣、內蒙古赤峰發生了三起公眾飲水安全事故,引起了對供水行業的社會性關注。所以特別邀請了兩位嘉賓——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總工程師高士國和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飲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文君——一起對這些事件進行分析,對它產生的影響及它對我們的啟示做出判斷。
高士國先生是供水行業的老前輩,而且一直是在做自來水廠的技術把關工作。他認為,就赤峰和南漳發生的兩次事故而言,明顯地反映出自來水廠在建設、運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建設本身包括規劃設計、建造的環節,之后就是運營管理,為市民和其他用戶供水,一個自來水廠本身建設的好壞決定了管理過程中最基礎的東西。從赤峰和南漳兩個自來水污染事件看,在建設這個環節上存在著先天不足。像赤峰,水井就打在有可能受污染的地方旁邊,這本來就是不允許的。像南漳,是污染事故發生可能性比較大的地區,而自來水廠的相應處理措施是有缺陷的,這就埋下了隱患。
其次是管理的專業化問題。“沒有從事過供水專業管理的部門或者是單位來進行水行業的管理,不出事故才怪呢。” 高士國說。南漳和赤峰兩個地區所發生的供水安全事故,都是由非專業的經營管理者獲得了經營管理權以后,在經營管理上存在漏洞造成的。今后要想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在建設環節,一定要使用合格的、有資質的單位進行管理規劃建設;管理中一定要有經驗、夠資格的單位來進行管理。
對于赤峰水污染事件,劉文君從專業的角度進行了總結。2005年哈爾濱停水事件發生后,供水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這幾年每年都有事故在不同地區發生,這一次赤峰自來水污染有自身的特點,跟以前的不太一樣。第一個特點,它是微生物污染,以前都是化學性污染,化學性污染通常起反應是比較慢的,可能不會直接讓人住院。但是這次赤峰事件4322人去了醫院,因為這是直接的微生物污染,它的特點就是發作比較快,馬上就要去醫院。
第二個特點,過去很多污染事故不是自來水公司的責任,是因為水源污染的問題。比如無錫太湖的污染問題,自來水公司做得還不錯,主要是環境污染導致它沒有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赤峰的事情體現了水廠本身是專業化還是非專業化的問題。根據劉文君了解到的情況,自來水公司自身是有問題的:建設規劃中,是不是達到衛生許可?出了問題以后,水廠的應對是否合格?赤峰污染事故發生,顯然是跟水廠的消毒系統不完善有很大關系,跟操作人員的不專業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赤峰水廠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第三,這次事故是中國人傳統理念的一次顛覆。很多專家都認為,中國供水方面,微生物污染不是主要問題。而在全世界領域來講,飲用水首要關注的應該是微生物。作為中國人,我們傾向于喝茶,喝開水,很少喝生水。如果說中國人也像外國人一樣喝生水,供水行業的風險跟現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赤峰事件告訴人們,你不喝生水也沒有辦法應對污染,因為要洗菜,要洗手、洗澡。污染物進入人體,除了喝水以外,洗澡、呼吸也會進入,這不是喝開水就可以避免得了的。
此外,今年發生在南漳和赤峰的事情還有其他的啟示。
傅濤補充說,在這兩個污染事故之前,我國還發生過影響更大的水污染事故。2005年,吉林石化爆炸引起的哈爾濱停水,影響了城市的供水;2007年的無錫,因為太湖污染導致自來水受影響……這幾次水污染事件都是來自于行業外的。這些都表明,我們的水源地,不像原來那么可靠了。所以,供水行業第一大威脅是原水受到了污染,合格率只有70%,要通過自來水的加工提高合格率。而在南漳和赤峰,如果行業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是專業化地完成,今年發生的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從規劃角度、建設角度、從運營的非專業角度,可以看出,供水行業第二大威脅是存在于自身的——供水設施、行業運營管理跟現實需求之間存在大的差距。
對此,高士國認為,行業內也有一些看似經營多年的公司,它們的專業化程度差異也很大。很多自來水公司,在技術力量、檢測能力、規劃水平、對于發生事故的認知以及事故處理上都存在很多不足,最重要的是其專業化水平還不能滿足水質標準提高和人民對水質要求提高的需求。
赤峰和南漳是兩家非專業經營管理單位出問題了,現在很多專業管理的水廠也時不時出現問題,消毒不合格、出混水等情況,偶爾發生的有,時常發生的也有。這就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質,并對管理水質的人要進行監管,政府部門要對自來水公司的日常管理水平以及應對突發事故的應急措施提出要求。不僅如此,而且應該監督各個管理部門對于他供水設施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不足,進行改善,應對現在的環境污染情況,并提出長遠的、有計劃的改進方案。
現在供水行業問題,除了外部環境污染源之外,就自身而言,設施老化,投資不足,也難以應對新的、復雜的水源情況。要保證自來水水質,應該加重自來水管理部門的責任,應該喚起公眾的重視,更應該加強政府的重視與投入。
后記:
我們還記得,2008年11月15日,“環境講壇”第一講關注的即是飲用水安全問題,當時,兩位資深專家——清華大學環境系教授、給水深度處理研究會理事長王占生老師和劉文君老師就我國的水質標準、分質供水、喝什么樣的水是健康的、誰來提供優質的水等相關熱點問題與主持人和現場的觀眾展開了深度的交流。9個月過去,“環境講壇”結合近期發生的供水安全事故,再次深入細說供水安全話題,關注的是行業發展與民生之間的密切聯系,因為,自來水是人們日常必須獲得的物質資源,供者有相對的唯一性,使用者無選擇性,這就決定了自來水的安全極為重要。它跟吃的蔬菜、糧食都不一樣,品質不好,還有別的選擇。自來水不可以選,水龍頭擰開,出來的水就只能是特定供應者的水。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中國水網)
往期回顧:
每期專題:
http://www2.h2o-china.com/report/2008/2008environment/index.asp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