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清華大學、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和水利部水資源與水生態工程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十二五’規劃中需要考慮的水資源關鍵問題”研討會在清華大學環境系舉行。
這個研討會召開的目標是,共同討論中國“十二五”規劃中需要考慮的水資源關鍵問題。主要議題包括:中國區域水環境治理的戰略思考;中國淡水湖泊的富營養化控制;在缺水地區實現水供需平衡的有效方法;中國的能源安全與水安全。
環保部、水利部、住宅與城鄉建設部、中國環境規劃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南京大學、能源研究所、麥肯錫咨詢公司、Limno Tec咨詢公司、清華大學和世界資源研究所近50人出席了研討會。參會代表結合各自的研究或工作重點圍繞上述幾個關鍵問題展開深入討論,期望通過促進各機構間的協作,為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水資源問題提供有力支持。中國水網作為支持媒體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清華大常務副校長陳吉寧在主題發言中介紹了中國水環境狀況,中國水環境保護的挑戰,解決中國水環境問題的關鍵點及蘇錫常地區水問題。2008年,我國供水總量為3828億立方米。近年來,由于用水效率的提高,中國的用水量保持在一定程度上,沒有大幅上升,同時,COD、總氮、總磷的控制也比較成功,同經濟、社會的發展比較來看,污染物增加的幅度,遠遠低于經濟增長幅度。
陳吉寧認為,我國水環境的最大挑戰是,持續增長的人口壓力,城市化和工業化階段發展的壓力,糧食安全(主要是結構問題,而非數量問題,如,肉蛋奶需求的高漲),環境壓力的不平衡性,以及發展模式問題。目前我國還處在依靠汽車工業、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歷史發展階段,這樣的階段與高投入、高污染相伴而行,在2030年前,環境壓力不可能減輕,有可能持續到2040年,且東部地區壓力更集中。水污染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常規污染物,需要加強對營養物質的控制,一些有毒有害物質、重金屬污染物可能在局部地區會比較嚴重。
陳吉寧提出了解決中國水環境問題的關鍵因素,他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控制水環境敏感區域的土地利用變化;與流域水文系統的“解耦”,現在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不依賴于水的提取,土地變化對徑流的影響越來越少;營養物質的區域平衡;與營養物質的區域平衡相關聯,水環境設施向組團式、小型化發展;區域化的綜合管理、運營和績效監管。
國家環境規劃院王東主任也在發言中介紹了我國水環境的總體狀況, 2008年COD比2005年減少排放6.61%,污水處理率達到66%。他說,“十二五”規劃中將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的21-22項列入考核范圍,總氮、總磷、糞大腸桿菌可能作為評估指標,總體的目標是“控制總量、改善質量、防范風險”,從“十二五”開始,對污染物排放“總量約束,質量指導”,也就是說,開始關注質量問題。規劃中的指標分為考核指標和評估指標,前者是必須達到的底線,后者則是預期性的。
來自世行的代表發言中建議說,關于水污染治理問題,效率的改進是根本原則,更好的技術、更好的信息分享必須考慮進來。世行愿意根據全世界的經驗提出適合中國的、最有效的方案。
亞行代表提出,在規劃中應該考慮新因素,比如老齡化、氣候變化等對水的影響。他認為,基礎設施建設要更靈活,要求更高的管理。并建議,衛生部門在水方面的作用應當突出。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世界資源研究所(WRI)在中國的首席代表鄒冀教授主持了此次研討會。
據了解,WRI及其合作伙伴將針對富營養化和營養物污染問題提出一系列的建議,希望為中國“十二五”規劃中的富營養化控制問題做出貢獻。在中國決策者們在考慮如何在“十二五”規劃中減少氮磷污染和富營養化控制策略時,(WRI的建議將為其)提供信息與協助。
WRI及其合作伙伴還將就中國“十二五”規劃出臺之后采用的氮磷污染控制政策和策略提出深入全面的建議,為減緩中國的營養物污染和富營養化問題提出一個綜合性框架,并分別針對中央和地方提出相應的建議。同時,WRI還將為中國地方政府起草一份關于如何控制富營養化的操作指南。該指南中包含一系列(管理)工具,可以協助地方政府有效實施中央和省級政府提出的戰略和政策,從而達到五年規劃的設定目標。此外,WRI及其合作伙伴還將通過多種渠道促進加強中美兩國在營養物污染和富營養化控制問題方面的信息交流。
今天上午主要的議題是經濟發展與水環境保護目標的協同,以及水質富營養化問題,下午研討會會對“水資源稀缺:使水資源供需平衡的高效方法”和“水與能源:確定二者之間的關系,權衡兩個部門之間的政策選擇”兩個議題進行主題發言和討論。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