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為確保我國飲用水水質在2012年的全面達標,全國給水深度處理研究會2011年年會近日在無錫召開,意在通過新的技術共同提高供水廠的設計、運營水平,特別是學習無錫市改善水質、進行深度處理的經驗和工程實踐。
會議由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秘書長劉文君主持,無錫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建選、無錫市市政和園林局局長吳燕敏、無錫市市政公用集團董事局主席薛少成、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副秘書長劉志琪、江蘇省城鎮供水協會秘書長林國峰、無錫市自來水公司總經理戎文磊、清華大學教授王占生等專家、領導出席開幕式并發言。
劉志琪副秘書長指出,截至目前全國有深度處理工藝的水廠約占水廠總數量的4-5%,能力約占30%左右。在中國水協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兩次推薦中,共有196個企業的405座水廠達到新國標的106項指標要求。
2012年新頒布的國家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106項指標將全部實施,為貫徹新國標各地水司都做了很多工作,如新建水廠、改造老水廠、鋪設供水管網、加強監測檢測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績。但是,目前必須清楚地看到我國大部分水廠的技術工藝難以適應日益惡化的原水水質,要全面達到國家的標準,對水廠進行改造勢在必行。在當前形勢下,如何指導各地針對原水水質情況科學合理選取技術工藝和設施改造,召開本次會議,就深度處理的相關技術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討交流十分必要。
江蘇省是我國經濟最發達、城鎮化最高的省份之一,無錫市也是我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近年來伴隨快速的城市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特別是水環境的污染,使得城鎮供水的原水水質日趨惡化,突發水污染事件增多。無錫市在為解決原水水質污染,并對各種突發事件,保障城市供水水質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資金投入,強化了供水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力度,全面加強了供水安全的保障力度。
林國峰秘書長指出,江蘇省積極實施城鄉一體化區域供水,截至目前全省城市供水能力達到2200萬噸/天,全省采用臭氧活性炭的供水能力達到366萬噸/天,目前有總規模400多萬噸/天供水廠擬建。太湖流域以湖泊為水源的供水廠將全部實施深度處理,進一步改善和提高水質。江蘇省以長江、太湖、淮河三大水源為主,太湖、淮河水源水質由于受到上下游污染問題,一直困擾著供水廠深度處理的技術選擇。隨著深度處理技術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后續問題需要解決和處理,以目前常用的臭氧活性炭工藝來說,包括溴酸鹽的控制、活性炭的選用、活性炭經濟再生點的確定、活性炭再生、生物安全性控制等。
無錫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建選發言指出,無錫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幾個中心,在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今年無錫市GDP生產總值約700億,占國家總GDP的1.7%左右,占江蘇省總GDP的17%左右。如何在經濟發展早發展快的背景下,保證水環境、大氣環境是政府需要認真落實的重要工作。06年開始,無錫市自來水系統貫徹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要讓老百姓喝到安全、放心的水。為此,無錫市開展了大量的工作,表現為水里,但其實問題的本質在岸上,具體工作如下:一,將無錫市所有的污水納入管網收集進行提標處理,五年內污水處理的能力提高一倍多,但水消費降低;二,沿太湖的18個市區入湖口全部封堵;三,全市范圍內關停1998個大廠,總產值約600億;四,自來水在原有基礎上實現五個保險,開辟第二水源,主要供水廠增加預處理設施,強化常規處理,深度處理且膜深度處理規模今年底將達到115萬噸/天,對太湖水進行預警預測。
本次會議中,針對供水廠深度處理的臭氧活性炭和膜技術的應用,與會企業、供水廠、設計院以及專家做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中國水網后續會針對這部分技術內容作深入報道,敬請關注。
編輯:周蕓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