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看水務改革,記得2012年年底,當時的建設部發布《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的實施意見》,拉開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序幕,2004年進一步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當時在第一線的是包括深圳水務集團等在內的主流傳統水務公司。因為我們六大公用領域供水排第一位,污水排第二,垃圾排第三位,實際上供水當時是改革主力。而現在看來,這幾年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已看不到傳統供水公司的影子,都是后來居上的。越朝前走,之前的公司越往后了,不是它們不進步,因為別人進步太快,因為跑道變了,規則變了。
那么當第三棟房子建起,四梁八柱的變革會帶來什么樣的紅利呢?
十年以前市政環境領域BOT興起,造就了北控、光大、首創、桑德這樣的公司;五年以前,創業板造就了碧水源這樣輕資產公司的崛起,并成為行業當前市值最高的公司。它們是由當時的政策紅利驅動的。當下PPP確實最火,已經到了一個高度,我們需要對此反思。
去年年底,北控水務總裁周敏第一個喊出來“未來的十三五,北控要投3000億”,過去的十二五,過去的十年總共才投了500-600億,未來居然要投3000億,當時行業里都覺得很驚詫。今年2月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發布了“3118計劃”,“3”就是指2017年要在PPP領域投3000億。有一些建筑類央企,都號稱千億,甚至個別企業要投萬億。還有一些來自生態行業的公司,如億利資源,其目標也不容小視。別嘲笑他們的宏偉目標,事實上,過去十年絕大部分環境產業大夢想家的夢想都實現了。那么誰能在新體系下獲得制度紅利,下節我會分析。
最偉大的企業正在產生
我在去年2016水業戰略論壇上講過,未來十年世界上最偉大的企業必然產生在環境產業,當時我通過斷言給環境企業家鼓勁,說未來最偉大的環保公司還未產生。事實上,因為大變革剛剛拉開,即便是北控水務、光大國際、首創股份這樣走到前面的公司,未來十年以后未必一直領先。就像上面提到的房地產和互聯網一樣,這輪變革比過去來得更加猛烈,將改變我們產業幾乎所有的頂層結構,這是一場革命。如果沒有創新精神就不可能在未來領先。所以,在生態文明的帷幕全面拉開的現在,我今天說,未來最偉大的環境企業正在產生。世界在變,最偉大的環境公司必然產生在中國,因為中國環境需求最大,治理最復雜,實踐也更加全面,中國是生態文明的發祥地。目前,已經有一些偉大環境公司的雛形顯現。
【本文根據作者在2017(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上的演講內容整理,演講題目《產業變革與產業生態》,本文內容是前半部分“產業變革”】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