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內蒙古自治區對外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附方案及整改清單)

時間:2017-05-03 15:47

來源:環保部

評論(

3.控制原煤散燒。加大“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強城市周邊特別是近郊的原煤散燒控制,擴大集中供熱面積,推廣民用節能環保采暖爐,積極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增加原煤替代,到2018年原煤散燒量比2015年削減35%。盡快劃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加強煤炭市場監管,城市建成區禁止銷售劣質煤。

4.加強油氣回收治理。積極推進加油站、儲油庫油氣回收治理工作,2017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剩余加油站和儲油庫油氣回收治理任務,確保達到排放標準要求。對不符合《成品油管理辦法》的有證無站、長期停歇業、拆遷的加油站、儲油庫,按照法定程序予以注銷;對只經營柴油的加油站、儲油庫,完成經營業務確認和變更等相關手續。

(八)切實解決歷史遺留及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

1.加快煤田滅火和矸石自燃治理。由自治區經信委牽頭,組織相關盟市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嚴格監督落實采礦權人的主體責任和盟市政府的屬地監管責任,實行臺賬督辦、跟蹤問效、目標考核。對歷史遺留、責任主體滅失、政策性關閉的礦山,由盟市政府組織開展滅火工程治理,確保2020年底前完成 377處火點治理任務并通過驗收。

2.推進烏海及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嚴格落實《烏海及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加快重點行業污染治理,2018年1月起,現役燃煤發電機組執行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限值;2020年1月起,現有鋼鐵、水泥、焦化、電石、鐵合金行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大力推進矸石自燃、礦區渣土、原煤散燒、揚塵污染等治理,到2018年底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取得階段性成效,到2020年實現明顯好轉。規定時限內未完成治理任務的,嚴格按照《烏海及周邊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專項考核實施細則》進行問責。

3.開展工業園區環境綜合治理。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進一步調整優化工業園區布局,加大園區清理和整合力度,推動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加快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集中供熱、固廢及渣場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環保基礎設施不配套、入駐企業不能實現達標排放的園區,暫停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入駐項目少的園區,現有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建設治污設施,并保證穩定運行;企業污染物超標或超總量排放的,制定達標排放整改方案并限期實現達標排放。

4.加強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加大歷史堆存固廢、危廢處置力度,2018年底前完成286.6萬噸冶煉廢渣和含砷廢渣,以及包頭石拐工業園區、神華包頭煤化工等固廢規范化處置任務,包頭危廢處置中心2017年底前實現正常運行。組織對全區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廢棄物、有色金屬冶煉廢渣、危險廢物等污染隱患進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數,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強化監督管理,完善相關制度,加大執法力度,有效遏制非法轉移、處置和傾倒危險廢物違法行為的發生。

5.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持把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突出環境問題作為整改工作的著力點,加大重點行業和企業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確保有關問題盡快整改到位。呼倫貝爾市已責令北方藥業停止生產,進行全面整改。屬地環保部門派專人實施駐廠監管,全方位、全時段加強對整改工作的監管,在環境問題未得到徹底解決前堅決不允許恢復生產。通遼市組織開展霍林河地區戰略環評和工業園區規劃環評,對排放氟化物的企業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對區域生態環境損害進行評估,盡快制定生態修復方案并組織實施。現有電解鋁生產企業2017年7月底前建成投運煙氣趨零排放工程,嚴格控制無組織排放;沒有落實產能置換指標的違規建設項目停產停建,在未取得產能置換審批手續前,堅決不準復產復建。對其他環境突出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九)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

1.深入開展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加大環保法及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交移送4個配套辦法實施力度,圍繞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等重點任務,集中開展環境執法專項行動。按照不查不放過、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不建立長效機制不放過等“五個不放過”原則,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1637個舉報問題開展后督察,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堅決防止問題反彈。強化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序銜接,重點打擊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處置危險廢物、不正常使用防治污染設施、偽造或篡改環境監測數據等違法行為,集中查辦和公開曝光一批環境違法犯罪案件。特別是對頂風違法、屢查屢犯的企業和相關責任人,該關停的關停、該移送的移送,起到震懾一批和教育一片的效果,形成環境守法新常態。

2.嚴格落實網格化環境監管。按照監管人員與監管任務相匹配、監管手段與監管能力相適應的原則,選強配齊網格監管人員,充分運用移動執法、遠程監控、無人機、物聯網等科技監管手段,形成“天地一體、人機結合、信息共享”的全方位、立體化監管模式,確保執法全覆蓋、監管無盲點。對于監管發現的問題,及時納入各級臺賬實施動態管理,實行一企一檔、掛號跟蹤、限期辦結、銷號管理,不斷提高環境監管精細化、規范化水平。

3.強化工業污染源日常監管。認真落實《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加快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重點對鋼鐵、電解鋁、煤化工、焦化企業廠界PM2.5、PM10和特征污染物進行監管。通過落實雙隨機抽查制度,切實強化對工業污染源的日常監管,嚴肅查處超標排放、無證排污等違法行為。加大工業污染源環境風險排查整治力度,及時消除環境隱患。

(十)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1.積極探索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率先推進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區先行先試的三項改革,以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等重大制度為突破口,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從2018年起,進一步擴大審計范圍,逐步建立起經常性、常態化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監督制度,并實行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

12345678...24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m.fun2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