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十三五”時期,重點是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樞紐港對長江流域的服務能力,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努力使上海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依托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創新,完善以船舶融資租賃、航運保險、海事仲裁、航運咨詢和航運信息服務等航運現代服務業體系,推進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快郵輪游艇經濟發展,支持郵輪游艇出入境管理等政策試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和大型郵輪等高技術船舶設計建造。完善郵輪生產與服務配套產業鏈,進一步提升上海郵輪產業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加強長江口、杭州灣近海海域污染綜合治理及生態保護,實施奉賢、崇明島、大金山島生態整治與修復。
浙江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國重要的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海洋海島開發開放改革示范區、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示范區、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海洋生態文明和清潔能源示范區。“十三五”時期,重點是推進舟山江海聯運中心建設,以寧波—舟山樞紐港為依托,建設大宗商品儲備加工交易基地和國際海事航運服務基地,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依托舟山自由貿易港區,推進舟山綠色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加強大洋與深海科學研究開發基地建設,支持開展深海裝備研制。穩步發展遠洋漁業,積極推進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加強海洋生物技術研究,建設國內重要的遠洋漁業基地、漁業轉型發展先行區和海洋生物產業基地。加快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研發制造。積極發展海水利用業,建設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研究平臺、產品中試與產業化基地。積極開發海洋潮流能資源,推進舟山國家潮流能試驗場建設。繼續辦好海洋文化節,建成我國知名的海洋文化和休閑旅游目的地。統籌陸海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加強紅樹林和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維護重點港灣、濕地水動力和生態環境。
(三) 南部海洋經濟圈
南部海洋經濟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兩翼、北部灣、海南島沿岸及海域組成。該區域海域遼闊、資源豐富、戰略地位突出,是我國對外開放和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區域,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也是我國保護開發南海資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重要基地。
福建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核心區,東部沿海地區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地,我國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生態文明試驗區。“十三五”時期,重點是加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海絲旅游”“海峽旅游”品牌,深化海洋漁業、港口、航運等領域全方位合作。深化閩臺海洋經濟合作,構建兩岸海洋開發深度合作平臺。加快發展現代漁業,建設現代種業和海洋牧場,推進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穩步發展遠洋漁業。加大港口資源整合力度,加強沿海大型深水專業泊位、公共航道建設,建設高端航運服務業集聚區,打造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培育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海水利用產業。建設國家深海海底生物資源庫及服務平臺。加快廈門郵輪旅游業發展,加強郵輪游艇研發制造。加快發展涉海金融服務業。積極培育海洋文化創意產業。加強重點流域環境整治,構建以沿岸河口、海灣、海島等生態系統及海洋自然保護區條塊交錯的生態格局。
珠江口及其兩翼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我國海洋經濟國際競爭力核心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促進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高效轉化集聚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南海資源保護開發的重要基地、海洋綜合管理先行區。“十三五”時期,重點是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級城市群。積極發展海上運動、郵輪游艇,開辟海上絲綢之路旅游專線。統籌推進珠三角港口協調發展,打造世界級港口群,構建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加快深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綜合加工利用。大力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和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推進遠洋漁業的海外布局。優化布局海洋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產業,建設廣州、江門船舶配套基地,珠海、東莞、中山等游艇制造基地。充分利用南海海洋生物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積極開發海洋波浪能資源,推進萬山國家波浪能試驗場建設。推進沿海地區電力、化工、鋼鐵等行業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循環冷卻水等工業用水。加強泛珠三角區域海洋污染防治,完善跨區域協作和聯防機制,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重要海洋生境保護,完善伏季休漁和禁漁期、禁漁區制度,完善海洋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響應機制。
廣西北部灣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構建西南地區面向東盟的國際出海主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笆濉睍r期,重點是提升發展現代漁業,推動海洋漁業集約節約、高端型轉變,推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提升“南珠”品牌知名度。積極發展遠洋漁業生態養殖和漁港經濟區,提升海水產品精深加工和冷鏈倉儲能力,建設國家級水產品加工貿易集散中心。深化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海洋交流合作,加快遠洋漁業基地建設,將廣西北部灣港建成面向東盟的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積極開發多層次的海洋旅游精品,發展郵輪和游艇產業,構建中國—東盟海洋旅游合作圈。引進國內船舶修造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龍頭企業,發展高端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繼續加強對北部灣盆地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提高油氣加工存儲能力。積極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強化船舶污染治理,加強珍稀瀕危物種、水產種質資源及沿海紅樹林、海草床、河口、海灣、濱海濕地等保護。
海南島沿岸及海域。該區域發展的功能定位是我國旅游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笆濉睍r期,重點是做精做強特色濱海旅游,加快發展郵輪旅游,積極開發帆船、游艇旅游。全面推進漁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加強漁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發展海洋牧場、休閑漁業、遠洋漁業、熱帶水產種苗及水產品精深加工。推進港口碼頭建設與功能完善,加快發展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繼續加強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提高油氣加工存儲能力。推進能源勘探、生產、加工、交易、儲備、輸送及配套碼頭建設,形成大型石油儲備中轉基地。推進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等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加強對??跒?、三亞灣、洋浦等近岸灣口污染總量控制和動態監測,加強紅樹林、珊瑚礁、水產種質資源、海草床等保護,加大海洋保護區選劃與建設力度。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