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政策|陜西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

時間:2017-09-04 16:19

來源:陜西省環保廳

評論(

第二節 分級分類土地管理

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實施農用地土壤環境分級分類管理。按照未污染、輕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對我省內農用地進理,將未污染和輕微污染的劃為優先保護類,輕中度污染的劃為安全利用類,重度污染的劃為嚴格管控類,分類別采取相應的管控措施。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確保其質量不下降、面積不減少。對優先保護類耕地面積減少或土壤質量下降的市(縣、區),進行預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環評限批等措施。嚴格控制在飲用水源地、糧食主產區、蔬菜基地、特色農產品生產區域周邊新建有色金屬冶煉、采選礦、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行業企業,加快淘汰現有相關行業企業的落后產能和工藝設備,加速其提標升級的改造步伐。結合當地實際,有效防控安全利用類耕地的污染來源,制定實施受污染農用地的安全利用方案,采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等措施,降低輕中度污染農用地產出農產品的超標風險。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加強管控類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劃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禁種食用農產品。嚴格控制林地、草地、園地的農藥施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強化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建立新增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強制調查制度,對建設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情況進行調查和風險評估,并提出污染物防治措施。建立現有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定期監測與評估制度,跟蹤企業生產過程中土壤環境質量的動態變化情況。根據土壤環境調查評估結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合理確定土地用途。建立健全建設用地開發與流轉過程土壤環境監管制度,加強土地征收、收回、收購以及轉讓、改變用途等環節的監管,要求開發利用的各類地塊必須達到相應用地的土壤風險管控目標。符合相應規劃用地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的地塊,可進入用地程序。暫不開發利用或現階段不具備治理修復條件的污染地塊,設立標識,發布公告,開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氣環境監測;發現污染擴散的,有關責任主體要及時采取污染物隔離、阻斷等環境風險防控措施。到2020年,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第三節 控制多種污染來源

嚴控工礦污染。根據工礦企業分布和污染排放情況,確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實時動態更新,并向社會公布。列入名單的企業每年要自行對其用地進行土壤環境監測,結果向社會公開。環保部門定期對重點監管企業和工業園區周邊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將其結果作為環境執法和風險預警的重要依據。加強電器電子、汽車等工業產品中有害物質控制。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行業企業拆除生產設施設備、構筑物和污染治理設施,應事先制定殘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處置方案,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實施安全處理處置,防范拆除活動污染土壤。

嚴防資源開發污染。自2017年起,對省內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集中的區域,執行重點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開展重點監管尾礦庫的環境風險評估,完善污染治理設施,儲備應急物資,整治歷史遺留尾礦庫,完善覆、壓土、排水、堤壩加固等閉庫措施。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輻射安全監管,有關企業對礦區土壤每年開展1次輻射環境監測。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倡導農民增施有機肥,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試點經驗,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到2020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至4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同時保證農藥高效安全施用。

規范廢物處理處置。開展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電石渣等大宗固體廢物以及鉻渣等堆存場所的整治,完善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設施。加強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制定工業固體廢物利用和處置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全面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水平。清理整頓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再生利用活動,引導有關企業采用清潔生產工藝,集中建設和運營污染治理設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第四節 開展土地污染治理與修復

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重點做好旬陽、鳳縣、陳倉區、潼關縣等國家重金屬重點區域、重污染工礦企業、尾礦庫、污灌農田等典型污染場地的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污染防治工作。分區域、分類別選擇典型代表性的土壤污染場地開展土壤治理修復和風險控制試點工作。

第七章 實施生態保護,加快農村環境整治

貫徹“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理念,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以生態安全格局統籌全省生態保護工作。充分發揮生態紅線空間結構管控的基礎作用,有效實施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生態退化地區修復,推進秦嶺生物多樣性保護。充分發揮生態示范創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構筑全省生態安全屏障。

第一節 加大重點生態區域保護力度

依據生態功能、生態脆弱區分布特點和資源環境容量,布局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和現代農業,構筑我省黃土高原區、關中平原區、秦巴山區“三屏三帶”生態安全屏障。提升重點生態功能區剛性地位,進一步加大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的保護力度,確保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洪水調蓄、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功能穩定發揮。在陜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淤地壩系建設,實施封山禁牧,恢復退化植被。加強對區域內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及建設的監管,加大礦山環境整治修復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工程,鞏固水土流域治理成果。嚴禁在陜南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毀林開荒、濫采、濫捕、濫伐等行為,有效保護生態系統與重要物種棲息地,防止外來有害物種對生態系統的侵害,保持并恢復野生動植物物種和種群的平衡,實現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實施漢丹江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減少面源污染,加大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地保護力度,確保南水北調中線調水水質安全。

1...567891011...14

編輯:劉影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m.fun2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