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國內第一個用納濾做自來水廠項目,這帶動上海周邊很多城市都在上納濾。
前段時間,王老師發起成立我國納濾產業聯盟,我們也有幸作為發起人參與了聯盟成立,在飲用水未來發展里面,納濾技術會非常有潛力。
數字化是環境工程的未來方向嗎?
除了膜,金科的技術解決方案還有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數字化實施方式。
張慧春介紹,從設計階段到建設階段,到運營階段,金科的項目都是以數字化的方式來做。
在設計階段用的BIM,會對每一個設備和每一截管道產生一個碼,在設計模型里面把每一個設備所有的設計信息輸入進去,比方說材質、尺寸規格都輸到模型里面。
模型搭建起來以后,可以做很多碰撞測試,跟不同專業的碰撞、檢測,在電腦里面都可以實現,這是在輸入不同的每一個設備所有的信息資料,這時它就變成一個數據庫了,不僅僅是個圖示。
這些數據庫將來作為運營階段的實采數據,每一個設備碼是什么,材質是什么,直徑是什么,在哪個供應商買的,多少錢買的,這些都可以了如指掌。
用在建設階段,叫做BIM建設平臺,也是每個設備都有二維碼,就可以自動定位這個設備,就知道這個設備應該安裝在哪個位置,同時因為掃進去的數據輸入到模型里面,會告訴你哪一天這個設備安裝的,哪一天調試的,調試照片、調試數據自動都輸到這個模型里面,所以這個時候整個建設過程都在里面,同時建設的數據,也可以在總部和現場用無線的方式對話,比如已經安裝多少,到貨多少。
這個模型建設完了,調試完了,金科就把(英文)數據也輸入到模型里,這個時候模型就激活了,就變成了一個活的數字雙胞胎,跟真實的水廠一毫米的電偏都是一樣的,所以每一個細節都在里面。
到現場,到總部,到工廠層面,這個模型都適用。到現場去,拿一個手機或者戴一個二維碼掃描的AR眼鏡,去掃二維碼,眼睛里面可以顯示出來這個設備所有的信息,包括運行信息都出來了。
這個數字雙胞胎,在實施階段可以作為一個運行管理工具,這個實施工具就沒有竣工圖紙了,也不再需要一個資產管理軟件,都在這里面。
另外它也是一個實時顯示數據的模型,這個模型在用的時候,可以對數字運行進行分析,它可以提供一些建議,如加藥量多少。這個會變成智能化的模型,不過目前只是做到數字型,金科現在正在引進數學模型,機器學習大數據,這個時候可以變成智慧化的模型。
這是數字化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做法,現在金科自己不管客戶有沒有要求,每一個項目都是BIM設計,不管用戶要不要求來做。金科自己得到好處:第一,建了非常好的圖形庫;第二,這個模型將來可以作為用戶的管理工具;第三,金科自己整個項目的建設過程成本也大大節約了,比方說管道過去拉一堆到現場去切,現在工廠切,送到現場去,一毫米不差都可以裝起來,還有管道、電纜等。最后對業主來說,得到的項目是非常有品質的項目。
相關閱讀: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