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第五屆世界水大會“中國水日”上,新組建的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舉行了成立儀式,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到會祝賀,并作了題為《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促進城鎮供排水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講話。
汪光燾指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面臨著日益加大的資源和環境壓力。作為城鎮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的供水排水等市政公用事業,存在著設施總量不足、現有設施不配套、運行效率不高等突出問題。因此,適應新的發展形勢要求,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是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是經民政部批準,整合原中國城鎮供水協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和中國市政工程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重新組建的。
汪光燾指出,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的成立,是供水排水行業的一件大事,他希望新協會積極探索符合行業特點的協會工作規律,加強自身建設,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不斷增強協會的影響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為我國給排水行業的改革和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汪光燾今年還會見了由新加坡環境和水資源部雅國部長率領的政府和企業代表團,雙方就加強城鎮水務領域的交流和合作進行了友好的磋商。
作為本屆世界水大會的亮點,“中國水日”活動舉行了“水管理戰略與政策”、“水資源與供水安全”、“水業改革與投融資”論壇。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水利部和國家環??偩值挠嘘P負責同志介紹了“十一五”期間中國水務改革與發展政策;院士和專家學者們探討了我國水的可持續利用戰略和創新技術。
在“中國水日”水管理戰略與政策論壇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村經濟司司長高俊才就加強“十一五”規劃和實施管理工作,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副巡視員陳曉軍就中國水資源管理,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科技標準司副司長胥樹凡就實現我國“十一五”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目標,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張悅就中國城市水業的現狀與發展發表了演講。
在“中國水日”之“院士論壇上”十幾位專家學者就我國水的可持續利用戰略進行了廣泛的研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建設部原副部長周干峙認為,水資源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城市的空間布局與水資源的空間布局密切相關,歷史上的大多數城市都是依托良好的水源發展起來的。城市是用水戶最集中、用水強度最大、供水保證率和水質要求最高的區域,也是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區域。城市規劃應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承載力,以水定規模,量水發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圭白對三代飲用水凈化工藝進行了探討。他提出,以Ⅲ類水體為水源的第三代工藝“安全預氧化/強化混凝—生物活性炭/超濾—安全消毒”可獲得比第二代工藝更安全更優質的飲用水。
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昌明根據農田突然植物大氣系統的界面水分調控理論,在從葉-氣、土-氣和根-氣三個界面上分別采用節水高產品種、秸桿覆蓋保墑與調虧灌溉技術實現農業節水模式,按得出的節水潛力用地下水動力模型進行了數值模擬,得出結論:華北地區可望緩解地下水危機。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邵益生認為,我國城市水問題復雜,水污染嚴重,水資源短缺,水安全面臨許多挑戰,需要以系統工程理論為指導,加強水系統綜合規劃,嚴格控制水污染,可許引導水消費,促進城市水系統的良性循環。深圳河灣、云南滇池等地的治污實踐表明:治污理念不同,方法差異很大,治污過程非常曲折,改善水環境任重道遠。
中國科學院地理所研究員夏軍認為,華北水安全的首要問題將面臨水質不安全,調水工程需考慮水資源變化等風險。迫切需要開展變化環境中的華北地區水循環機理研究,認識“不健全”的水循環過程導致華北地區缺水、改善生態環境的科學對策。
深圳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金松認為,我國飲用水源的污染狀況依然嚴峻,多數城市凈水工業落后。去年出臺的《城市供水水質標準》(CJ/T206-2005)對飲用水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在現有的水源和工業設施條件下,達到該標準特別是濁度、有機物和微生物學指標要求,需要根據各地實際,經過綜合評估,采用強化常規處理工藝、深度處理等安全飲用水保障關鍵技術,實現水質安全保障的目標。
清華大學環境系張曉健教授認為,為了提高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必須確定應對水源突發性污染事故的城市應急供水技術。他根據污染物及其應急處理技術的特性,把水源污染應急處理技術分為以下四類:吸附技術、化學沉淀技術、氧化技術和強化消毒技術。根據已有經驗和文獻資料,對有關飲用水標準涉及的138種污染物質推薦了適宜的應急處理技術。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借鑒國外流域水環境管理先進經驗和水環境容量研究理論,并結合國內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全面分析了我國領域水污染防治與水環境管理存在問題,闡明了未來我國流域水環境管理的思路。
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總工王凱軍著重解釋了《城鎮污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他認為,要達到2006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新的排放標準值和滿足水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要求,目前已有的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中,接近半數需要升級改造、設備全面更新或搬遷重建。
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鄭興燦重點介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術政策》的出臺背景、目的和主要內容。在分析總結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術發展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再生水利用技術選擇和系統規劃的導向性建議。
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曲久輝介紹了城市水環境治理的理念與方案?!笆濉逼陂g,在全國重大科技專項中提出了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的創新思路和科學理念,并選擇十一個城市作為示范進行了全面研究,從技術、工程和管理等方面,初步形成針對中國城市及區域特點的環境質量改善的系統方案。
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文堂介紹了首創股份科學管理,提升服務水平,促進中國水務行業的經驗。
深圳水務集團總經理韓德宏分析了水務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紹了深圳水務集團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做法,并向水務同行發出了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倡議。(中國水網)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