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及標準的逐級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必然產物——污泥也逐步受到來自部委、研究機構、地方政府、企業等多方關注。我國今年首部以國家層面出臺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試行)》執行,更是為我國污泥處理處置事業吹來了政策利好的暖風。
今日,在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多功能廳,由中國水網、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聯合主辦,專門針對污泥處理處置工程設計單位和市場甲方的主題交流會議——2009(上海)水業熱點論壇,暨2009中國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論壇隆重召開。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總經理張麗珍女士、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周驊總經理、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張辰總工程師分別致開幕詞。正如張麗珍女士所說“本次論壇會議是繼中國水網多年打造的水業戰略論壇、水業技術論壇和固廢論壇三大系列品牌論壇活動后,首次走出北京,共同探討、交流污泥處理處置的政策、市場、規劃、標準、技術規程、技術研究與工藝、案例分析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北京市水務局潘安君副局長、上海市水務局朱石清副局長等政府主管部門領導,上海同濟大學原校長高廷耀教授、清華大學環境系王凱軍教授、王偉教授、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總工杭世珺、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傅濤主任等來自高校、市政設計研究院、環科院等科研設計單位的技術骨干,以及從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的投資公司、工程公司、設備公司、運營單位的企業高層共300余人出席了本次會議,可以說此次論壇會議是一場關于污泥產業鏈上下游各領域高層專業人士匯聚的盛事。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在推動我國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和標準編制方面做了突出的貢獻,經過3年的努力,國家技術政策已于今年2月份頒布執行,國家污泥泥質標準已經形成了8項國標、9項行標。
污泥的處理處置迫在眉睫,市場前景可預期。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二次污染問題不容置疑,一直是行業內公認的污染隱患,相對于污水處理行業發展的程度而言滯后很多,但近5年來看發展速度非常快。清華大學環境系王凱軍教授指出,截至2009年3月份我們國家污水處理能力達到9千萬噸,另有5千萬噸的在建工程,統計來看可以超額完成國家的“十一五”減排任務,而“十二五”的減排任務也可以說毫無懸念的完成。目前行業內對于污泥的年產量統計雖然沒有達成共識,但規模已經相當大,大約在2~3千萬噸/年。但污泥對于公眾的危害是層出不窮,從2005年合肥市王小郢污泥事件、2006年上海石洞口污泥傾倒偷排事件、2007年廣州鉻德工程有限公司事件,一直到最近北京曝光的“京城環保第一大案”污泥偷排等一系事件顯示,污泥的處理處置問題已相當嚴重。溫家寶總理在全國環保大會上提出了三個技術轉變,其中一個轉變就是利用法律、經濟、技術等必要的行政措施解決環境問題,在此過程中,國家環保部提出了建立環境技術管理體系。
污泥處理處置是污水公共服務的一種延伸,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傅濤主任分析指出,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在市場及監管上類似于5、6年以前的污水處理行業,但能否形成良好的技術市場、投資運營市場以及政府和企業間相關聯并類似污水處理廠運營的關系體系,需要考慮污水處理行業和污泥行業的不同點。污水處理是基本的公共服務責任,污水行業對于市人民政府來說更多的是公共服務責任,而非市場監管責任。污泥的處理處置可以說是污水處理公共服務的一種延伸,污水處理并未盡完公共服務的責任,僅將污染物從污水中轉移到污泥中。污泥是公共責任,政府公共服務在污泥上的責任是以無害化為界限,沒有資源化的義務,但是需要對無害化負責。
關于本次會議中更多的報告發言內容詳見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關于本次會議后續的專題報道。
編輯:周蕓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