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訊 有一定環保從業經驗的人士大概都對北京美華博大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簡稱“美華博大”,下同)有所耳聞,畢竟,它在這個行業已有16年的歷史了。最近5年來,這家公司的發展尤其讓人刮目相看。
因公司價值而受到多個投資機構青睞,并獲得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和香港瑞華國際的注資,近期醞釀在國內A股上市的美華博大,成功的支柱在哪里?近日,美華博大董事長趙笠鈞在接受中國水網專訪時的言辭讓我們能夠了解到其成功的一些奧秘。
美華博大主要的商業模式
近年來環保產業形勢向好,以及國家政策的推動,為環保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公眾的環境意識也在覺醒,這對包括美華博大在內的環保公司來說,其推動作用毋庸置疑。美華博大經過16年的積淀,在團隊、資質、業績、技術、方面的準備則為公司現在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它在發展當中,一直定位于“高端市場大項目”,其在石油煉化、煤化工、精細化工等工業廢水處理領域簽訂的項目合同額都很大,單項都在1億以上,這些業績有力地支撐了公司的高速發展。
美華博大自認是環境服務業的從業公司,為客戶提供先進的技術和卓越的項目管理,它主要的業務模式包括:EPC(設計-采購-施工)、BTO(建設-移交-運營)、DBO(設計-建設-經營)等。
在傳統的EPC商務模式上,美華博大做到了推陳出新,做得更為精細。它在設計和技術方面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院,對一些工業廢水項目,進行前瞻性技術研究,為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方案。在采購,它跟很多供應商建立起戰略聯盟,建立合格供應商名錄,每個季度進行一次評選,包括質量、價格、服務、客戶意見反饋等,確定了好的供應商,在優質項目上與之綁定——這同時減少了公司自身和供應商的風險。建造部分實際上是安裝和土建的項目管理,美華博大的項目管理人員擁有國家一級建造師資質。每個項目的項目組,從項目的質量管理、SHE(健康、安全、環境)的管理、進度管理、成本控制、現場管理、客戶關系的溝通協調,要求都非常嚴格。
同時,美華博大在推進DBO和BTO,這是針對工業項目所做的探討。
趙笠鈞認為,對工業項目來說,DBO模式優于EPC模式。EPC是建造完成后交付客戶,最多可能調試半年。DBO模式下,設計、建造,還要運營,期限可能到5年或者更長,這樣,環保公司在運營費的報價上就更加客觀。對客戶來說,也不需要再建設一個專業的水處理設施運營團隊,運營是環保公司的專業,可以為項目配備專業人員,出現問題時還能使用更高級的人員去診斷解決。
BTO模式主要用于工業園區。BT模式下,環保公司可以先建造項目,工業園區經過一定時間支付給建造費用,BTO模式則多了一個運營環節——項目移交后,環保公司再來負責運營,這就和DBO類似了。表面上看,BTO與BOT(建設-運營-移交)只有字母順序之差,實質上卻有更大不同,BOT有融資的因素,投資者要追求超過社會平均利潤率的投資回報,會增加客戶的成本。BTO建成后先移交,然后再給環保公司運營,環保公司不收取資本成本,這樣,工業客戶通過銀行融資或信托融資,資金成本相對低。BOT項目建成后就要按保底水量收費,工業園區卻還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水量還沒有形成。
做全球水環境領域領航者
今年,美華博大修訂了自己的“五年規劃”——原來的規劃是“成為中國水和環境領域的領航者”,這次修訂使業務領域更加聚焦水環境。同時,也更有雄心了——成為全球水環境領域的領航者。
今年3月份,趙笠鈞在2011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曾言及:中國水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中國的經濟總量也越來越大,所以有條件培育出世界一流的水環境企業。這也是美華博大五年規劃修訂的基礎。
領航者的目標可能不是5年時間就能完全能做到的,美華博大在國內的計劃是成為多個細分領域的第一,如煤化工領域,以后在還有造紙等領域。如精細化工PTI領域,全球最大項目的水處理部分是美華博大在做——廈門和大連各有一個規模差不多的生產PTI和PX的大型項目,美華博大和這兩個工業客戶簽訂的合同有億元之巨,它為客戶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供水、脫鹽水、污水處理、再生、循環利用,甚至包括消防水、雨水系統。對于客戶來說,管理界面簡單了、成本降低了,對于美華博大來說,綜合管理成本也降低了。
基于“全球領航者”的定位,去年,美華博大還成立了海外事業部,“走出去”尋找差距和新的方向。因為,中國的一些央企在實施“走出去”戰略,它們要面對很多環保問題,需要專業公司來解決,和外國公司合作存在文化差異等,不如本土公司配合更好;其次是政府對外援助,也涉及到環保方面,會帶動環保產業向外擴張發展。另外,美華博大認為還應當到發達國家做業務,審視自己的差距,并提高自身能力。目前,美華博大在南美洲已經有一些項目。
為什么要上市?
“我們會選擇在國內A股上市。目前我們的規模比很多上市的環保公司都要大。創業板公司平均規模4億多,美華博大兩倍于此,我們會考慮中小板或主板上市。”趙笠鈞說。
為什么要上市?他認為,上市本身是市場對企業的認同,也是一種品牌的提升途徑。而且在上市的過程中,發現公司的治理結構和內部管理越來越規范,這對公司管理提升幫助很大。上市也能幫助企業募集到更多資金,“能做更多事,吸引更多人才”,這對于實現美華博大全球領先的目標來說,會帶來更多助推力量。
很多公司上市之后,人們認為其“一夜暴富”,其實這是經過了多年的打拼積累,只是在資本市場瞬間得到了驗證。另外,通過上市讓一些人財富增加,趙笠鈞認為,這是是對其過去努力的肯定,對同事、同行也有示范效應,讓更多人愿意堅持。作為企業管理者,堅持很重要,要知道美華博大的16年,也并非一帆風順,經歷了很多風雨,走到過瀕臨倒閉的邊緣。我國的環保行業還有很多路要走,需要更多的人去堅持,正如趙笠鈞在2011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所說,追尋美好前景不光是美華博大的目標,是環境從業者的共同目標。
另外,趙笠鈞透露,美華博大已經進軍膜領域,主要生產超濾膜和反滲透膜。美華博大準備在北京建一個膜的研發性生產基地,在西北、西南、華南布局3個生產基地。華南是市場前沿,可以吸收引進國外的生產經驗;西部水資源緊缺的地方,可以進行生產性實踐。這些膜產品主要應用于公司新獲取項目及原有項目的產品更換。
后記:在采訪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趙笠鈞對其公司員工的評價:美華博大最大的財富是“流動資產”,是我們的員工——他們上班來公司,下班離開。為了這些“流動資產”,公司的機制安排是管理上授權、讓員工參與利益分享獲得歸屬感、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公司文化就是“讓員工每天興高采烈來上班”,公司的廚房配備、上下班時間的彈性選擇無疑也是為了增加員工的幸福感。趙笠鈞本人的財富觀是“個人所需有限”,公司財富增長最終歸于社會。或許,這些才是這家環保公司16年來核心團隊高度穩定的秘訣所在。
編輯:孫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