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其他省份大刀闊斧整治城區黑臭水體時,福建省則把整治矛頭轉移農村污水市場,并率先出臺政策,“強制”在鄉鎮污水領域采用PPP模式,鼓勵以縣(市、區)為單位,將轄區內的污水處理設施、管網運營投資“捆綁打包”組成PPP工程包。“福建龍巖四個縣區鄉鎮污水治理廠網一體化PPP項目”就是捆綁打包模式下的產物。
5月25日,由E20環境平臺和福建招標采購集團共同舉辦的“2017(第三屆)環境施治論壇”,主辦方專門安排了“福建龍巖四個縣區鄉鎮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PPP項目解析”環節,特別邀請咨詢公司代表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招標采購)PPP咨詢中心副總經理陳淑青,社會資本方代表福建納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納川股份”)投資中心總監陳思做案例解析。 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北大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財政部發改委PPP雙庫專家薛濤和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長李軍做案例點評。論壇現場,咨詢公司、社會資本方、專家都從各自視角解讀,福建龍巖鄉鎮污水治理為何選定PPP模式,選擇之后,又是如何磨合?最終談一場成功的“戀愛”,與之輕歌曼舞。
福建龍巖市四個縣區鄉鎮污水廠網一體化PPP項目解析現場(左起薛濤、李軍、陳淑青、陳思)
福建招標采購陳淑青:一個小轉身,當福建龍巖鄉鎮污水治理遇到PPP
福建招標采購集團PPP咨詢中心副總經理陳淑青
俗話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回顧福建龍巖鄉鎮污水PPP項目建設的初心時,陳淑青表示,兒時的記憶中鄉村的美好田園風光到現今污水臭氣熏天情形時感觸頗深,正因為如此,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重中之重,習總書記曾強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補農村短板,要因地制宜搞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而福建省政府早在2013年就頒布《福建農村污水整治行動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前所有鄉鎮全面建成污水處理設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村鎮污水整治“四大問題”待解
初心很美、理想很豐滿,然而現實很骨感,陳淑青向會上嘉賓表示:通過歷經四個月的時間對村鎮污水處理行業和市場的調研,我們發現村鎮污水治理有其與城鎮污水截然不同的四個特點:
(1)缺乏價格形成機制:無法將污水處理費攤入自來水價,無收費基礎,若采用向村民收取,收費行政成本較高,收取率較低,村民可承擔的污水治理費又是有限的;
(2)規模效益差:鄉鎮污水處理處理量較小,難以形成規模效益,鄉鎮污水設施分布分散,運營管理成本高,管理起來難度大,村鎮進水水質復雜,波動大,無法統一技術標準;
(3)管網投資大、鋪設率低:據統計,管網總投資要占到農村污水設施總投資的67%以上。調研發現村鎮污水處理設施整體的鋪設率比較小,嚴重影響污水的收集;
(4)缺乏運營管理機制:目前,鄉鎮污水處理委托交給由下一級村鎮負責管理,村鎮管理部門基本上人員都是兼職的,沒有專業技術人員,也沒有技術作為支撐運營,導致污水收集率低,很多工程淪為“曬太陽”。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