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首創股份將“科技創新”上升到了引領動能轉換戰略的高度,以“高效”技術開發為基礎,推進“智慧”技術和“綠色”技術的發展,支撐供水、污水處理、污泥處理處置、水環境綜合治理、智慧水務等業務領域的技術發展。
首創股份目前形成了包括好氧顆粒污泥、反硝化除磷等新型污水處理核心工藝包,精確加藥、精確曝氣等水處理新設備;并利用數學模型模擬技術,提升污水處理廠數字化運行水平,有效降低污水處理藥劑費開支。申請發明專利超過20項,實用新型超過30項,軟件著作權近15項(以年報數據為準)。
2019年,“中-荷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研發中心”成立三周年,該研發中心由北京建筑大學、首創股份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共同成立。2017年8月21日,首創股份還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成立了“未來水質凈化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技術產業化中心”。
這兩大研發中心基于廣泛合作的基礎之上,以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為兩大抓手,推動著行業不斷進步,在研發、實戰、學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諸多顯著成果。
“從2019年開始,首創股份的科技經費預算大幅度增加,比去年增加三四倍,而且在此基礎上科研經費不受公司預算限制?!笔讋摴煞莞笨偨浝斫硎尽?/p>
“未來首創股份技術發展三年規劃,將圍繞產業引領、市場需求和問題導向,部署以‘智慧技術’為基礎的‘高效技術’與‘綠色技術’開發?!?/p>
數字轉型
水業將掀起第三次發展浪潮,迎接服務業特性的回歸。
首創股份遵循產業互聯的發展趨勢,持續推動“管理信息化”和“業務信息化”雙線并進。2019年,迭代發布了工程管理、污水監管、智慧運營、安全管理等10多款產品。目前正快速積累數字資產,未來逐步向數據驅動、智慧決策的方向發展。
首創集團副總經理、首創股份董事長劉永政此前表示,飲用水安全、城市水環境、排水防澇、資源解決和能源循環利用、智慧水務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方向和需求,首創股份要以業務需求帶動創新,以開放創新帶動自主創新,以集成創新帶動原始創新,以攜同創新帶動內部創新。
2019年,招標采購系統“首創股份電子商務平臺”上線,逐步形成集中采購的系統管控能力;同時,通過在內江、淮安、福州、臨澧、寧夏、順義等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探索智慧運營應用場景及實施方案,為實現科技運營及智慧運營打下基礎;此外,聯合施耐德在試點供污水項目初步確定能效管理平臺方案、電氣設備及能效診斷和優化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節能增效、安全運營。
此外,首創股份還完成了工業自動化和物聯網(上海華高匯元)、數字化城市建設和GIS(杭州領圖)和智慧水務云平臺(武漢華信)的信息化平臺布局,逐步打造數字化、智慧化環保治理設施。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4月25日,首創集團與阿里巴巴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了生態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結合各自產業資源、技術優勢與發展特點,在智慧水務、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智慧社區及新零售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
除了牽手阿里,據透露,首創股份還與華為進行溝通交流,欲借力智慧化的手段提升環保產業整體的盈利能力。
生態合作
首創股份充分開放自身產業鏈合作平臺,截至目前,已聚合上下游供應商2400多家,同時主動參與中國水協等平臺工作,積極搭建豐富的內外部交流平臺,聚合、重構、孵化專業的技術與服務能力。以“廠-網-河-湖-岸”一體化治理模式為突破口,多業務條線協同作戰,積極推動與央企開展戰略合作。
其中,首創股份與三峽集團的合作是濃墨重彩的一筆。9月2日,三峽集團與首創集團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此同時,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與首創股份同場簽訂《共抓長江大保護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首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愛慶當時對此闡述道:“此次簽約分兩個部分,前一個是宏觀的戰略合作,后一個是落地的深度合作,有虛有實,是貫徹習總書記指示和國家戰略的舉措?!?/p>
此外,首創股份還承擔“十三五”國家水專項課題22項,同時與荷蘭代爾夫特大學、IWA中國青年委員會、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設立了合作平臺,共同開展專業研究。
同時,一年一度的供應商大會也折射出首創股份打通并打造生態圈服務鏈的思路。
擁抱新周期,未來更可期。2020年,首創股份進入發展的新十年。
首創股份表示,未來將持續提升“專業、科技、創新”三大引領,培育鞏固“技術方案、品質交付、數字轉型”三項基本功,加快完成“第二曲線周期”破局。
首創股份已經連續16年被評為“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2019年的戰果如何?2019年度(第十七屆)水業企業評選活動正在繼續,評選結果將于近期揭曉。歡迎繼續圍觀本年度評選的最新動態。
相關閱讀: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