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側要“改”:首先是觀念要改,二次供水環節從用戶承擔到供水企業承擔,從小規模管理到統籌全局;其次是設施設計運行要符合高效的準則。展開來說,城鎮二次供水的加壓電費通常通過物業公司向業主收取,二次加壓系統存在設計、運行不合理情況,缺少必要的優化改進措施,而且供水企業對此環節的數據獲取也不夠充分?;诙┫嚓P數據,對二供水的加壓方式、運行模式、機組的流量、揚程、運行效率等進行分析,找出符合各地實際的加壓方式、機組流量、揚程、運行模式等,有助于提高需求側運行效率。
另外,清潔能源的自產和使用對碳減排也有重要作用。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提供一定的能源補給、將車輛改為使用清潔能源、在選擇產品和材料時將低碳足跡作為重要標準等。
王杭州分析,要實現供水系統“碳中和”,可通過節能(減排)和使用清潔能源,但克服管網阻力需要消耗能量,水泵、電機的效率也達到瓶頸,固有的能耗依然存在,而自產清潔能源對于大型水廠來說也是杯水車薪,通過我們自身努力無法達到“碳中和”,因此,要全面實現碳中和目標,只能通過市場購買清潔能源。
三、節能潛力和建議
在對未來的展望中,王杭州分享了對供水企業節能潛力的測算結果:
供給側以江蘇蘇南為例,按照411kW.h/千m3·MPa(深度處理)的能耗管理水平作為未來節能的潛能目標,江蘇節能潛力為10.4%,推算出全國每年節電潛力為23.4億kWh。
需求側按照居民二供泵房運行效率在15-30%,效率提高一倍計算,全國每年節電潛力為79億kWh。如果加上其他加壓泵房,節能潛力巨大。因此,加強需求側管理,是助力供水系統早日完成“雙碳”目標的重點。
面對如此巨大的節能潛力,王杭州提出了以下建議——
在供給側,取水泵站要根據出現頻率最大的河水水位、水庫水位作為依據確定水泵揚程,而不是根據最高水位;在確定揚程時要考慮初期供水規模,避免水泵流量過大、揚程過高,出現大馬拉小車造成電耗過高。
在需求側,建議各地對二供系統進行研究,找出符合本地實際的設備選型、運行方式。同時強化管理,確?,F有設備高效運行;因大泵效率較高,建議在合適地點建設集中加壓設施,提高運行效率和減少運行管理人員,節省成本;其實,“工頻水泵+屋頂(高位)水池”才是最節能的方式,具有經濟、可靠、安全、降漏、平衡管網等特征,有條件的區域可以采用,輔以疊壓方式,節能效果可觀。
最后,王杭州總結,在轉型過程中,要充分保障供水安全,只有平衡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平穩實現供水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