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上,不少委員對海水淡化給環境帶來的影響給予高度關注。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包景嶺委員、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陶建華委員就聯名呼吁,在半封閉式的渤海灣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工程,應特別注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據了解,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國已建成海水淡化裝置40套,日產水量12萬噸。其中,處于渤海灣沿岸的天津市日前已建有大港電廠海水淡化廠,規劃到2010年使海水淡化能力達到1.5億噸/年,而遠期規劃將達到3億噸/年;在唐山的曹妃甸地區,為了給自身配套及為北京供水,也提出了每年5億到6億噸生產能力的方案。
“海水淡化將大量抽取海水,按目前的濃縮倍率2.5估算,僅天津、曹妃甸兩地用水量就將達到20億噸/年左右?!卑皫X委員說,如此大規模的取水將對渤海灣這樣典型的緩坡淤泥質半封閉海灣產生較大影響?!案鶕F有的調查,在海洋生物的繁殖期,每立方米海水中僅魚卵仔魚個數就將達到數十個,按計劃規模取水,將損失百億個魚卵仔魚,再加上其他的浮游生物等,將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較大影響?!?/p>
與此同時,目前通過蒸餾和反滲透方式淡化海水,將無可避免地排放大量濃縮海水,由于濃縮海水鹽度較高,對環境有較大影響。據陶建華委員介紹,一個日產10噸的海水淡化廠,如果連續3日直接把濃縮海水排入渤海灣,8平方公里的海域鹽度將提高20%,連續排放30日,造成鹽度提高20%的海域面積就將達到23平方公里。
如果按上述規模進行生產,粗略估算受影響海域面積可達到上百平方公里。事實上,渤海灣主要生物的生存適宜鹽度的上限是千分之三十三到千分之三十六,當鹽度超過千分之四十時,一些生物將會死亡,由此帶來的連鎖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浙江省輕工業公司總工程師葉宏明委員建議,海水淡化產業可以延伸到多個產業,共同打造一條海水淡化產業鏈,盡量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如將太陽能采集設備和海水淡化裝置進行配套,用太陽能作為海水淡化的能源;利用海水淡化后的濃縮海水建造浴場,形成“人工死?!?,發展旅游業;發展風能海水淡化工程,形成風能景觀;開發“海水空調”,達到節能環保高效的效果。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