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監管
統籌監管是河長制發揮政府管理職能,在河道治理與維護方面建立長效的監管體系。具體的監管責任是落在河長辦的,但由于河長辦沒有項目的審批權和執行監督權,在統籌上沒有工作抓手。在重要的水利項目管理方面,應該賦予河長辦一定的話語權甚至一票否決權,這樣能有效發揮河長辦在項目的規劃、實施、驗收階段的監督管理作用。在河道監察管理與執法方面,河長辦同樣需要被賦予一定權利,建立聯合執法機制。
探索建立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方面,在基層的河長制工作中有很多可借鑒的優秀案例。如福建省沙縣,探索建立了公檢法等權力機構與河長制統籌監管的體系,通過聯合運用各部門的權力機制,依托當地的森林公安部門,聯合成立生態綜合執法機構,解決沿岸亂倒垃圾,非法采砂等以前沒有人管或者管不好的問題,有效提高了監管效果。在與公檢法部門的協同下,河流有關的執法更順暢,取得的成績也成為公檢法部門改革的亮點和成效。
統籌社會參與
統籌靠河長,治理靠市場,維護靠公眾,河道污染治理需要政府主導、市場參與,而河道的長治久安、持續的效果維護、意識形態的建立則需要政府引導、社會為主。未來河長制深化落實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公眾引導,在宣傳河流保護的重要性、增強公眾主人翁意識、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引導公眾對河流自查自保等方面,河長需要以身作則,以河長制的旗幟作用驅動社會公眾形成節水意識、護水浪潮,讓水文化成為新時代的新時尚。
目前基層在社會參與、公眾引導方面的工作呈現出碎片化特點,但都圍繞一個主干目標出發,就是讓公眾主動參與、發揮更大效果、形成長效趨勢。在公眾引導方面政府是主角,引導的方式可以是政府直接鼓勵、調動市場力量驅動、建立創新實踐機制等。
3、以三個支撐助推系統治理
現階段河長制的實踐主要是圍繞系統治理,而系統治理需要兩手發力,不僅需要政府主導,更需要產業的參與,技術手段的支撐,考核的強化。以發揮河長辦作用、落實考核、運用智慧化手段作為系統治理的三點支撐。
激活河長辦的作用
河長辦是落實河長安排的任務,組織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協調各方力量具體實施,將任務及目標分解到各個歸口部門,并在具體工作中做好監督與考核。所以河長辦是河長的辦公室,不是水利部門或者環保部門的河長辦,不應該將其矮化為某一部門的下設機構,不然很難協調其他部門,發揮出其組織、協調、分辦、督辦的職責。
河長辦的職能不同導致其在各個環節的角色也不同,有些職能需要河長辦充當政府的角色,有些職能則需要河長辦發揮市場的角色。督察、檢查、協調是河長辦發揮政府角色開展的事情,但是專業方面的事情需要市場力量的支持,兩手發力、兩條腿走路的河長辦才能支撐起河長制體系,河長辦也是河長制發揮市場機制的重要一環。
考核機制驅動落實
考核作為行政機制的重要組成,是驅動河長制深化落實的關鍵保障。在全國創建和落實河長制的這段時間里,各地區全面建立了河長制、任命了各級河長,但在具體工作的考核機制方面仍然相對滯后。建立科學完善的河長制考核體系有助于深化落實河長制,推進責任落實全覆蓋。
目前對河長的考核機制多為逆向的,也就是河長履職不到位多以處罰為主,而缺乏正向考核機制。河長制落實情況的考核機制應該以正向與逆向考核相結合,與組織部的考核體系融合,讓河長與黨政領導的政績考核掛鉤,功過分明,黨政同責,以考核提升黨政領導對河長本職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在河長制考核方面應該創新模式,引入第三方機構建立公平透明、科學實用、因地制宜的考核體系,制定效果改善與變化的考核指標,對河長履職與工作情況進行客觀評價。
智慧化手段助力實踐
河長制要深化落實,必須借助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實現兩手發力,以科學理念、數據技術作為支撐,實現短期見效、長期有效。智慧河道的理念就是將大數據、智慧分析平臺等應用到河道的日常管理維護中,從而減少人工投入,提升管理效率。
河長缺少河道管理、治理的專業知識,且日常工作多無法專注,往往淪為救火隊長。通過借助智慧化手段,可以及時掌握水質、水文等數據,設施、建筑的狀況,結合地理信息進行直觀清晰的管理,為知河、巡河、治河、護河提供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最終實現河道及沿岸的靜態展現、動態管理、常態跟蹤。
正如同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一樣,在全國推行近三年的河長制作為深化改革機制創新的典型代表,也正面臨深化落實的攻堅任務,河長制如何從“有名”到“有實”再到“有效”,如何發揮各級河長的統籌作用,補充和落實政府的管理責任,如何實現兩手發力、變社會參與為社會主導,將是河長制下一階段落實的重要工作內容。只有準確把握河長制的初心,從體制機制的變革到突破落實細節的難點,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實踐,對河長制有一個系統的理解和認知,才能更準確、更高效、更細致的將河長制落實到方方面面,實現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治久安,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奠定根基。
E20環境平臺經過不斷探索與實踐,計劃于近期開啟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再到“有效”的落地實踐培訓,歡迎有興趣的合作單位或各級河長聯絡洽談。聯系人:陳雪峰,13117511012,微信號:C4006788535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