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白皮書七:2010年水業在轉型 市場演繹新格局

時間:2011-01-24 09:29

來源:中國水網研究院

作者:傅濤

評論(

 2010年水業政策與市場盤點和展望

作者:傅濤

二零一一年一月

一、轉型帶來希望 

在當前中國水務的市場背景下,水務市場主要包括設備制造、工程建設和投資運營服務三種主要業態,水務投資運營服務即城市水務服務,其本質上是市政公共服務社會化、外部化的表現形式,在中國的主要商業模式是特許經營,是目前中國水務市場的龍頭。 

本世紀以來,以投資運營的開放為標志,中國水務市場化改革開啟,改革由兩大動力推動,一是地方政府水務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這成為水務改革前期的主要動力;二是行業服務水平提高的需求。由于環境監管和水質標準的逐漸嚴格,下一個五年,中國城市水務市場將進入到以提高服務水平為核心驅動力的發展時期,而服務模式則正向綜合服務轉型。 

1. 水業發展所面臨的政策環境 

中國水務市場是政策驅動型市場,國家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走向,直接影響著中國水務市場的發展方向。 

(1) 新一輪的水業投資結構調整周期展開 

上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時期,中國政府積極的財政政策曾經通過巨大的政府投資,極大地拉動了水業的投資市場,其后財政緊縮,水業投資市場進入市場主體為投資主導的時期,一批投資性企業,如2000年成立的首創股份,得以迅速發展。 

2007年爆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中國政府推出了“四萬億”投資拉動刺激政策,中央政府已支付的資金中7-8%的資金進入了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領域。2010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政府開始緊縮信貸、清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抑制通脹壓力,“十二五”期間必將難以持續“十一五”后期的投資模式。在財政緊縮的同時,大量資金流進資本市場,水業市場正在重新步回市場投資的渠道。 

(2) 《決定》加快行業轉型 環境綜合服務業時代漸臨 

2010年10月10日,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七個產業被列為我國現階段集中發展和加快推進的新興產業,其中節能環保產業位居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另外,早在2007年,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之后由于應對金融危機,未出臺真正可行的措施,最近中國政府顯著提高了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預期。 

新興戰略性產業與現代服務業兩相融合發展,催生環境服務業時代的來臨。中國在產業轉型的大背景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必然給予有關產業更大的補貼與傾斜,尤其會向環境產業這種可持續發展產業傾斜。轉型將成為下一年度中的行業核心話題,并影響著主流企業的發展戰略與定位。 

為落實《決定》,各部門正在擬定促進環境產業發展的相關規劃,并將在2010年年底或是2011年年初陸續出臺。 

(3) 節能減排依然是產業政策主線 

“十一五”期間,國家在節能減排上的推行力度加大,節能減排目標也提前一年完成,2010年下半年,環保部已初步擬定了“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即到2015年,COD的排放總量將比2010年減少5%,并新增了氮氧化物和氨氮兩項新指標。從減排目標數據來看,雖然COD的減排目標相比“十一五”降低了一半,但是減排的難度卻更大了。“十一五”期間,主要靠工程減排完成目標任務,這種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十二五”期間,減排方式將向結構減排過渡。 

“十二五”期間,國家節能減排戰略的執行力度會進一步加大,由此將會拉進環境產業的市場需求,國家引導性政策也會進一步向節能環保產業的傾斜。 

(4) 價格和收費政策壓力增加 

在今后10年,中國污水處理費以及供水價格的上漲是必然的趨勢。 

由于目前中國水價中政府、企業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造成了水價體系的不順。2010年下半年,《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低調出臺,雖然《水價成本公開辦法》推遲出臺,但是從國家的政策動向來看,供水行業成本監審和管理的力度都在增加,但是政府公共責任的盡責程度并沒有實質性增加。 

就污泥處理處置而言,2010年12月6日,環保部發布的《關于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指出,污水處理廠應對污水處理過程產生的污泥承擔處理處置責任。這必然會造成污水處理成本的增加。管網面臨同樣的尷尬,即便建成的管網,由于沒有支付體系的覆蓋,運營維護也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因此,我國的城鎮污水處理費面臨很大的上漲壓力,而污水處理費的上漲,必然沖擊供水價格。為了平息由于水價上漲給群眾、社會帶來的支付壓力,需要政府改變已投資建設為核心的轉移支付方式,由政府財政采購環境服務,同時加大市場補貼的力度。而中國即將征收的環境稅,將一定程度地優化財稅結構,加大政府購買水務服務的能力。 

2. 水業大市場的熱點與趨勢 

作為“十一五”的收官之年,2010年的中國水務市場精彩紛呈,熱點中彰顯著市場趨勢,競爭中演繹著新的格局。而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關注民生”的主旋律中,在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投融資環境的影響下,中國水務行業的投資結構、商業模式、市場格局都演繹出新的趨勢。 

(1) BOT依然是污水市場的主流模式,但是應用于中小城鎮需要創新商業模式 

2010年,BOT模式依然是社會資本參與污水處理市場競爭的主流模式。根據中國水網統計,2010年,以社會資本投資的污水處理廠占當年投運項目總和的近60%,創歷史最高,全國開建的污水處理廠項目中有57%為BOT或BT方式投資。 

“十二五”期間,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市場將集在中小城鎮、農村地區,新建設施也將以管網和小規模污水處理廠為主,中小城鎮設施建設因此也成為新的市場熱點之一。同時,污泥處理處置設施也將更受重視。 

然而,上述領域均是政府現行市政支付體系沒有覆蓋的,對于社會資本而言,市場風險相對較大,需要商業模式的創新。一是要政府資金與市場資金的PPP(公私合營)組合的投資機制,減低服務成本;二是要建立政府采購補貼的支付體系。

_baidu_page_break_tag_

(2) 水務新興市場迎來巨大機遇 

2010年5月,北控水務戰略性簽約曹妃甸海水淡化基地合作協議,一期規模每日5萬噸,標志著中國海水淡化市場的新起點。中國海水淡化市場也同樣吸引了國外企業的目光,一大批日本水務企業對中國海水淡化項目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中國的海水淡化市場正在迅速升溫。隨著中國水價的逐步提高和水資源短缺的升級,加之膜處理價格的逐漸降低,海水淡化正在成為“十二五”水務市場的熱點領域,其發展速度將遠超“十一五”,中國華北、東北地區將成為今后最重要的海水淡化市場。 

中國早在10年前就公布工業廢水處理率超過90%,這一虛假的數字,掩蓋了本應在水務市場中占有重要比重的工業廢水市場。而中國工業廢水實際處理率與上述數字相距甚遠,設備完好和穩定運營的比率則更加難堪。“十一五”后半段,隨著節能減排戰略的深入推進,政府環境監管力度的進一步加強,使原來工業廢水市場的虛擬需求逐漸落到實處,市場逐漸成熟。在此背景下,以曉清環保為代表的一批起步于工業廢水的企業得以迅速發展,以工業廢水處理為主業的萬邦達成功上市后引得市場的追捧。“十二五”期間的工業廢水市場將會有大的發展,尤其是工程服務領域(EPC)會在大發展中受益。 

隨著污水處理廠的普遍運營,污泥處理處置近年成為市場熱點,一大批水務公司涉足污泥,隨著污水處理收費對污泥處理處置成本的涵蓋,污泥將成為“十二五”期間重要的市場。但是由于環保部2010年年末發文要求,污水處理廠對污泥負責,一方面迫使地方政府修改污水處理廠服務合同,加大了污水處理的服務壓力和風險,也將阻礙污泥處理處置作為獨立特許經營服務模式的存在。因此,如果不能改變污泥處理處置的責任承擔方式,其商業模式難以成為面向政府的獨立服務合同,而會演變成依附污水處理的附加服務。我們主張地方政府對污泥處理處置負責,采取特許經營方式獨立選擇服務主體。 

(3) 膜技術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技術熱點 

近年來,國內供水、污水處理市場對膜應用一直存在爭議,但是膜產品市場有越來越熱的趨勢。即將全面實施的新供水水質標準,改變了超濾膜應用供水行業的技術經濟指標。以2010年下半年投運的設計規模為10萬噸/日的北京水源九廠濾池反洗水回用項目采用了超濾膜技術,對于比較保守的自來水行業而言,此次應用膜技術意義非凡,為膜產品在供水領域的廣范應用打開了市場。在污水處理領域,隨著出水排放標準的提高,以膜技術為核心的MBR技術市場也在逐漸打開,僅在市政污水處理領域的應用已經超過50個項目(包括在建)。膜市場的廣闊空間正在來臨,可以預見,膜技術將成為“十二五”水務市場的引導性技術。

二、 中國水業市場競爭年度盤點及十大影響力企業評述 

作為“十一五”的收官之年,2010年的中國水務市場精彩紛呈,熱點中彰顯著市場趨勢,競爭中演繹著新的格局。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評選已經走過8年,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是水業投資運營企業中的領跑者,是水業投資市場競爭的風標,總體反映著水業市場的競爭格局。 

(1) 四大國有水務集團比肩進入快車道 

在金融形勢的大背景下,大型國企顯現出巨大的資本和資源優勢。北控水務、首創股份、中國水務投資、中環水務等四大水務國企成為水務投資市場的第一方陣,他們憑借不同的優勢在2010年獲得巨大發展,成為十大影響力企業的前四名。當他們昂首挺胸走過十大影響力企業的檢閱場,迎來一陣贊嘆和感慨。緊隨四大集團之后的國有方隊可能更加不凡,2010年的水務市場,國電集團、中鐵集團、中冶華天等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促動下,加快了“涉水”的步伐,并且在2010年有所收獲,成為水務市場新銳企業的重要組成。 

(2) 企業上市融資在加速,水務與資本市場加速融合 

2010年,“上市”無疑是行業企業中極被關注的話題。環境企業的“上市熱”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刺激下進一步升級。目前上市企業主要為兩類,一類為傳統水務企業,一類為中小環境企業。 

2010年3月29日,重慶水務集團首登上證A股市場。隨后,成都市興蓉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借殼藍星清洗成功上市。江蘇江南水務申請主板上市,并于1月24日獲得通過。一批企業進入上市通道,傳統水務公司上市融資的熱情已被觸發。 

同時,創業板開啟一周年,為中小環保企業的上市之路打開大門,2010年2月,萬邦達登陸創業板,4月,碧水源登陸創業板,并因其搶眼的表現成為十大影響力企業中的新星。碧水源和萬邦達這兩支環保股票上市之初即受到了市場的熱捧,由此也點燃了中小環保企業上市的熱情。不少技術性水務企業等成功引入戰略投資人,許多家正在謀劃創業板上市。2010年再次進入十大影響力企業的囯禎環保正是上市通道中的一員。 

根據中國水網統計,1990年,中國僅有一家環境類上市公司,截止到2010年11月,在我國主板、中小企業板以及創業板上市的環境類企業已達到51家,總市值4095億元人民幣,平均動態PE達到77倍。同時間上證A股總市值為190510億元人民幣,平均PE值為23;深證A股總市值85464億元人民幣,平均PE值為45倍。 

“十二五”將迎來環境產業高速發展的時期,國家對環保產業的重視,也將使越來越多社會資金通過私募基金渠道進入環保產業和水務產業。而高PE值進一步吸引著投資人的關注,資金也將進一步向環保產業和水務板塊集中。資本市場的關注也因此改變了許多企業對資本市場的態度,“十二五”期間進入資本市場的環保和水務公司將超過30家。 

資金的注入促使優秀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加速企業分化和集中。另一方面,隨著環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市場機會在增多的同時,政府的監管也越來越嚴格。對于水處理企業來說,原來通過偷排、利用不規范競爭來獲利的機會在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管理不到位、靠投機取巧盈利的小規模公司,會出現向大集團集中的趨勢,產業集中趨勢明顯加劇。 

(3) 第一梯隊企業拓寬經營面,將逐漸轉型為綜合服務商 

環保和水務產業正在走入綜合服務業時代,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以北控水務和首創股份為代表的中國水務市場第一梯隊的公司都在以不同方式拓寬其經營面,并進行進一步的融資。首創股份進入固廢處理處置領域;桑德集團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在十大影響力企業中居第五,其在2010年上半年進行了品牌整合,旗下桑德國際下半年在香港證券市場融資成功;北控水務涉足污泥處理處置和海水淡化業務,以穩健著稱的水務集團創業環保也開始涉足污泥處理處置和再生水,2010年位列十大影響力企業第八。水業市場第一梯隊的較具影響力的公司均正在進行著市場的進一步拓寬,實現品牌整合,獲得新的資產注入。 

轉型綜合服務提供商正在成為領跑水務投資運營企業的共同選擇。隨著水業服務鏈的逐漸延長,污泥、再生水、雨水、海水淡化、河湖治理逐漸從原來的公益性需求進入市場需求;同時,環境服務項目的模式、標準和復雜程度的日趨提高,加上環境和水質監管的強化,對于服務產出的環境效果的要求日益明確和提高。水務服務產業以環境服務業為核心特征,其內涵也從單一的服務向決策、管理、規劃、金融等綜合、全方位的智力型服務發展。水務產業已經進入以綜合服務商為目標的轉型通道,而這一趨勢在“十二五”末期會成為主流模式之一。產業主體的上下游關系、收入方式、服務方式都會發生相應變化。 

(4) 外資競爭的市場競爭格局發生變化 

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很多發達國家都實行綠色新政,對發展中國家輸出環境服務。2010年,在中國水務市場上居優勢地位的法國水務企業蘇伊士水務、威立雅水務雖然步伐相對放慢,但是在中國水務市場上仍居重要位置,在2010年十大影響力企業中居第六和第七。另一方面,日本、美國、韓國等國資本企業顯示了更高的進軍中國水務市場的熱情,大量的具有先進技術和資金的公司正在進入中國。同時,人民幣長期升值的預期和中國水務行業對技術和資金的更大的需求更加劇了這種輸入。從整體上來看,競爭的加劇,使得國內的傳統、大型、中小水務企業都在提升市場戰略,行業的整合、并購正在深化,市場格局在“十二五”面臨變化,一批新的實力公司即將脫穎而出。 

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關注民生”的主旋律中,在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投融資環境的影響下,中國水務行業的投資結構、商業模式、市場格局都將演繹出新的趨勢。 

附件 

2010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點評 

北控水務: 

清晰的戰略,務實的作風,輝煌的業績,使北控水務集團成為2010水業企業年度之星。雖然仍然面臨不同的挑戰,但是國有企業的身份,民營企業的活力,是北控水務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這取決于集團的鼎力支持,和管理團隊的超強能力和作風。在2010年最有影響的40個項目中,北控水務包攬近五分之一,全年增加日服務能力258萬噸。2011年北控水務將繼續極佳的發展勢頭,中國水務旗艦的雛形已經形成。首次榮登十大影響力企業榜首,必然有因高處不勝寒而產生的非議與壓力,但有理由相信,北控水務會在行為方式和業務模式上,逐漸習慣于領跑,逐漸擔負起相應的責任。 

首創股份: 

作為水業上市企業的標桿企業,在中國水業市場上占有非常獨特的地位,一直都是中國水務市場的領袖。2010年的首創股份在快速發展中,在水地聯動、區域開發、做長產業鏈的戰略思想指導下,項目盈利逐漸改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已經進入水業企業的相對成熟期。良好的口碑,響亮的品牌,穩步增長的業績,都顯示首創股份已經成為一個穩定發展的水務企業。按照權益計算的市場份額,在水業企業中名列第一。但是,成熟期的企業會顯示出一種疲態,受制于國內資本市場的融資制約,首創股份的發展速度和活力有待提升。 

中國水務投資: 

中國水務投資是中國水務市場第一梯隊中,唯一一家以水資源部門(水利部)為依托的股份制公司,2010年完成了產權多元化改造的中國水務投資,不僅繼續承繼水資源的優勢,也在水務服務經營領域展現了巨大的市場活力。2010年的中國水務投資,在獲得股本擴容之后,獲得巨大市場收益,且市場收益居行業領先水平。隨著水資源在水務服務體系中權重的進一步增加,中國水務投資將會展現更加具有優勢的市場活力,相信會成為中國水務市場的未來之星。 

中環水務: 

中環水務是中國水務市場第一梯隊中,唯一一家央企背景的投資集團,作為資源性服務行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性驅動日益強化,國有資本的影響逐漸加強,尤其是在近年國進民退的大背景下,中環水務正在展現更好的市場表現和預期。中環水務不僅擁有央企股東的資源優勢,也具有上實控股在香港資本市場上所獲得的市場活力。2010年中環水務進一步完成了對原有項目的優化和產業鏈的深度整合,公司效益顯著提升。已經起步的兩股東的水務資源深入整合即將開始,2011年,一個具有央企背景,更加對接資本市場的水務巨艦即將起航。 

桑德集團: 

作為民營環保企業的領跑者,文一波及其領導的桑德集團以堅韌的毅力,在大批優勢國有水務企業的矩陣中奮力搶位前行,成為民營水務投資企業的代言人和標桿,在中國水務市場中具有獨特地位。2010年旗下桑德國際由新加坡市場向更為活躍的香港市場轉移,其業務重心也由EPC向投資運營轉型。在業務上2010年桑德集團有不錯的業務表現,業務日益綜合,收益逐漸多元而穩定。雖然面臨越來越大的經營壓力,但是在環保產業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之下,桑德集團將有巨大的機遇,因為其成敗一定程度上將映射中國民營環保的地位。 

蘇伊士水務: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蘇伊士水務及其旗下的中法水務是中國水務市場的專業外資投資運營企業代表。是最早進入亞洲水務服務市場的國際公司之一,參與中國水務改革近20年,在中國水務領域具有深遠影響。2010年成功參股重慶水務上市,并且提升中國戰略,辦事處重回北京,都顯示出其對中國水務市場在戰略上的重視和提升。2011年蘇伊士水務將仍然是中國水務市場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威立雅水務: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務集團,威立雅水務同樣也是目前控股和參股中國水務項目總和規模雖大的水務集團。威立雅水務見證和參與了十年來大部分有影響的水務交易,也因此飽受同行和媒體的非議。但是,威立雅憑借其豐富的經驗、專業的服務、超大的規模,仍然是中國水務市場上最有影響的水務集團之一。盡管2010年的表現相對保守,是其戰略調整的需要,期望2011年在中國水務市場新的市場和產業背景下,威立雅水務會帶動中國水務市場新一輪的高潮。 

創業環保:

立足天津,面向全國的創業環保,以技術、運營的穩健著稱,是水業領域的常勝軍,在水業第一梯隊中占有穩定的地位。2010年的創業環保,換帥之后,逐漸突破市政污水處理的制約,市場服務開始逐步涉及污泥處理處置、再生水、供水服務,服務鏈進一步延長。 

碧水源: 

2010年的中國水務市場不能忽略碧水源這個名字,它不僅創造了創業板估值的記錄,而且點燃了無數環保企業家的資本野心。雖然碧水源稱自己的利潤主要來自膜設備和工程,但是奇高的募集金額將其推向了水務投資,使其成為水務投資企業的一員,成為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中的年度新星。盡管碧水源的發展還伴隨著一些懸念,但是,我們期望和相信碧水源會在水業競爭的艱途上穩步前行。 

國禎環保: 

國禎環保5年之前曾經是十大影響力企業的一員,受制于民營環保企業的資本制約,國禎環保逐漸在投資第一梯隊中淡出。2010年國禎環保迎來新的機遇,外資的戰略性投資給國禎環保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接通了其迅速上市的發展預期。國禎環保2010年度表現活躍,成為水務投資企業的新星。

 

編輯:全新麗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m.fun2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