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福利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日韩久久久久_欧美全黄视频_欧美网色网址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以水定城 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全文)

時間:2021-11-09 09:47

來源:央廣網 發改委

評論(

8.建設非常規水源利用設施。以現有污水處理廠為基礎,堅持集中與分布相結合,合理布局建設污水資源化利用設施。鼓勵結合組團式城市發展,建設分布式污水處理再生利用設施。缺水地區城市新建城區提前規劃布局再生水管網、調蓄設施、人工濕地凈化設施等,有序開展建設。沿海地區及島嶼根據工業利用和生活用水需求,建設海水直接利用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干旱半干旱地區,建設新型窖池高效集雨工程,加大雨水利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加快建設微咸水、礦井水等綜合利用工程。(牽頭單位: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參與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能源局)

9.配齊計量監測設施。完善農業農村用水計量體系,推進大中型灌區渠首和干支渠口門、規模以上地下水取水井監測計量設施安裝,農田水利設施因地制宜配套建設實用易行的計量設施。實施城市用戶智能水表替代,提高高校、賓館等公共場所智能計量水平。推進城市河湖濕地新鮮水生態補水全面監測計量。推動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計量監測全覆蓋,鼓勵工業企業配全三級水計量設備,推廣重點取用水企業水量在線采集、實時監測。(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科技支撐。

10.加強重大技術研發。將節水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性研究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等。圍繞用水精準計量、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節水灌溉控制、管網漏損監測智能化、管網運行維護數字化、污水資源化利用、海水淡化利用等領域,開展節水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研發。加強大數據、云技術、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節水技術、管理及產品深度融合。結合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加強節水領域高水平、高層次科技隊伍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高校節水相關人才培養,做好人才儲備。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促進節水技術“引進來”、“走出去”。(牽頭單位:科技部;參與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

11.加大推廣應用力度。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節水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完善節水技術推廣機制,加大先進適用節水技術、工藝和裝備推廣力度。發布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推動在鋼鐵、石化化工、紡織染整、造紙、食品等重點行業遴選 100項先進適用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強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等節水科技引領與示范。(牽頭單位: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參與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國管局)

(五)健全市場機制。

12.完善水價機制。建立健全反映水資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有利于促進節約用水、產業結構調整和生態補償的水價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在水資源配置、節約保護方面的作用。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穩步擴大改革范圍,以有效灌溉面積范圍內的新增大中型灌排工程、高標準農田和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為重點,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工程建設和管護機制、用水管理機制等。合理制定農業水價,逐步實現水價不低于工程運行維護成本。完善居民生活用水階梯水價制度,適度拉大階梯價格級差。科學制定用水定額,有序推進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合理確定分檔水量和加價標準。放開再生水、海水淡化水政府定價,推進按照優質優價原則供需雙方自主協商確定。鼓勵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動公共生態環境領域污水資源化利用與沿海地區海水淡化規模化利用。(牽頭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參與單位:水利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

13.推廣第三方節水服務。探索節水、供水、排水和水處理等一體化運行管理機制。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公共機構、公共建筑、高耗水工業、高耗水服務業等領域推廣合同節水管理。鼓勵第三方節水服務企業參與節水咨詢、技術改造、水平衡測試和用水績效評價。規范明晰區域、取用水戶的初始水權,控制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規范水權市場管理,促進水權規范流轉。在具備條件的地區,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探索推進水權交易機制。創新水權交易模式,探索將節水改造和合同節水取得的節水量納入水權交易。(牽頭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按職責分工負責;參與單位: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管局)

四、重點領域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重要要求,聚焦農業農村、工業、城鎮、非常規水源利用等重點領域,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一)農業農村節水。

14.堅持以水定地。統籌考慮流域(區域)水資源條件和糧食安全,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在科學確定水土開發規模基礎上,調整農業種植和農產品結構,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在 400 毫米降水線西側區域等地區,降低耕地開發利用強度,壓減高耗水作物種植面積,擴大優質耐旱高產農牧品種種植面積,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實施深度節水控水,因水因地制宜推行輪作等綠色適水種植,嚴禁開采深層地下水用于農業灌溉。合理確定主要農作物灌溉定額。黃河流域、西北內陸地區嚴禁無序開荒。(牽頭單位:農業農村部、水利部、自然資源部按職責分工負責;參與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

15.推廣節水灌溉。持續推進骨干灌排設施提檔升級,提高工程輸配水利用效率。分區域規模化推廣噴灌、微灌、低壓管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加強灌溉試驗和農田土壤墑情監測,推進農業節水技術、產品、設備使用示范基地建設。加快選育推廣抗旱抗逆等節水品種,發展旱作農業,推行旱作節水灌溉,大力推廣蓄水保墑、集雨補灌、測墑節灌、土壤深松、新型保水劑、全生物降解地等旱作農業節水技術。摸清機井底數,建立臺賬,嚴格地下水取水計量管理。“十四五”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 0.6 億畝,創建 200 個節水型灌區,到 2025 年,全國建成高標準農田 10.75 億畝。(牽頭單位:農業農村部、水利部按職責分工負責;參與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m.fun20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